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深受大多数学生欢迎的课,而每星期一次的信息技术课更是学生们所期盼的,特别是对农村学生来说,真是“一周不上如隔三秋”。但我们知道真正吸引学生的并不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而是学生“情有独钟”的网络。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常常让我们感到失望和无奈。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是学生与教师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而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应是学生愉悦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的过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如何将学生对网络的这份“爱”引导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中去,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这种关注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即教师用关注之心“点击”学生的心灵,信息技术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一、用心点亮学生的心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理解、沟通—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颤动的欲坠的露珠。”学生是很需要得到老师的关心、尊重、理解与支持。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着想,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这样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要想让学生亲信我们,我们必须学会和学生沟通,让沟通成为架起学生心灵的桥梁,让理解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每次带学生去机房上课时学生都异常的兴奋,走在路上的队伍显得特别散乱。那天下午是五(2)班的信息技术课,班上好多男生在排队时都不听领队员的指挥,到了机房门口不但队伍乱,讲话的声音也很大,我生气的对男生说:“是不是想站在外面学习一下如何排队呢?”为了不影响上课,我先安排女生进去坐下,这时我听到一个男生说:“不让咱们进去,咱们就回班。”“是谁说的?”我问。他倒也诚实,没等我去查自己就站出来了,我一看原来是张宇,一个个子不高但非常有个性的小男生,课堂上我没说什么,还是安排他坐下了。课后我单独把他留了下来,本想和他好好谈谈,谁知他一脸的不在乎,无论我问什么,他都采取沉默,由于我下节还有课,谈话只能终止,我要求他下节课交一份对信息技术课的看法给我,他微微点了点头。
一个星期后,让学生自己操作时,我看到有一台机子上显示的是游戏,我一看又是张宇,我走过去示意他关了游戏,他很不情愿,游戏虽然关了,但他并没有做我布置的任务,只是坐在位置上东张西望。我把他叫到一边,问他上次布置的作业写了没有,他摇了摇头,我压着自己的火气问他:“你上课就是来玩游戏的吗,五年级学生为什么连这点自觉性都没有,布置的作业你也不做,这样下去你还不如别来上呢。”没想到我一时的气话却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后遗症”,从那以后他就不愿再来上信息技术课了,看到我也总是躲着我。有一次我从他身边经过时,竟听到他在背后骂我。这对我来说是多么的失败,自己的学生居然那么恨我。如今他已经是六年级学生,我不再教他信息技术课了,这或许是我教师生涯中最大的遗憾。
事后我认真反思了整件事,难道真的只是学生的问题吗?我就没有责任吗?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把责任推在学生身上,却没有站在学生角度去想,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够理解学生。如果当时我能耐心的和他沟通,走进他的心灵深处,或许事情不会变得这么糟。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便他们的言行中有不合规矩的地方,我们也不能用自己的权威和所谓的“师道尊严”扼杀学生的学习机会。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宽宏大量”的胸怀和“包容百川”的气度。正是这种对人性的理解,才使得老师这种职业灵魂铸造的伟大,体现出人格的超越和完善。
(二)赏识、鼓励—增强学生自信的良药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最深切的原则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赏识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赏识是增强自信的基石,鼓励是一帖催化剂,是教育成功的灵丹妙药,有了它们我们才能看到闪光的“金子”。
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特殊的学生,他们被其他同学排斥,瞧不起。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不能满足一人一机的需求,常常是两个人一台机。五(3)班有个女生叫张玲,她排在队伍的倒数第二个,那天安排座位时,最后只剩下她和一个男生,我让他们进去坐下,没想到班里却传来了一阵大笑,我不解的看着班里笑得前仰后合的学生。这时我看到那个男生用力的推开张玲,径直走向座位,并把张玲的凳子往外挪动了好远。看到这举动我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张玲什么话也没说,静静地坐在离计算机较远的位置上。不用说,动手操作肯定是没她的份了。我看在眼里,真想好好教训一下班里的学生,但又怕伤了张玲的自尊。看着其他有说有笑的学生,张玲看上去显得特别孤单,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出了无奈与不安。布置操作任务后,我走向了张玲的位置,俯下身对她说:“你到前面去用我的机子。”她先是一愣,随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那天我们讲的是如何发送电子邮件,就在下课的时候我看到我的邮箱里有一封未读邮件,打开一看,原来是张玲发给我的,她还精心挑选了一张漂亮的信纸,虽然只有一句:“老师谢谢你不嫌我脏把计算机给我用。”但却温暖了我的心。
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俯身的动作,有时候就足以改变学生的一生。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看每一位学生,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这样就能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三)表扬、赞美—在学生心灵种梦的种子
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表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的生活三个月。”一句表扬、赞美的话语,在老师看来或许只是工作的需要,可是在学生的眼里,那却是一笔无法衡量的巨大财富,是值得一生珍藏的宝贝,因为,透过这些“财富”与“宝贝”,他们看到了老师关爱的目光。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虽然顽皮好动,但他们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理,时时都想争得老师的表扬和赞美,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和赞美。如在进行三年级《画图》教学时,我把学生作品演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加以分析和评价,最后评选出画得较好的几幅画打印出来贴在机房的“艺海拾贝”里,并告诉他们作品还会发在校园网上给其人浏览。被表扬的学生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没有被表扬的学生学习热情更高了,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计算机不仅能玩游戏,它里面还藏有更多的秘密,等着他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