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院校对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文化课,目的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在中国语言文学文字方面阅读、欣赏、人文素质、审美、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院校80%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撰写的自然科学论文都不能做到学术论文语言通顺,用词妥帖,标点正确,层次明晰,更谈不上自然科学论文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尽管理工院校陆续增设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但是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严重影响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尽管新媒体时代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入进来,却仍然改变不了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单向度性。
一、当前理工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创新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人文丰赡、情感浓重和审美鉴赏的学科,但是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老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尽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本质上却是填鸭式的教学。在新媒体时代,虽然大众传媒的普及,新媒体技术如音频、图片、DVD录像、影视、网络媒体、博客等都运用到大学语文课程中来,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冲击较大,并在推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很难改变大学生长期的阅读与写作的习性,致使大学语文教学受阻,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们不爱读书只愿上网的结果。新世纪初绝大多数老师大学语文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综合利用声音、图片、图像、文字、表格等,学生上课主动性加强了,但形成了大学语文课上学生只爱看老师课上播放音频、图片、DVD录像、视频等现象,老师沦为了放映员。甚至有的老师只带着U盘去上课,一旦教室电脑出了故障,此堂语文课就泡了汤。加之,一些学生课后也只看电子图书、网络文学和影视光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主体地位看似加强了,但老师的地位实质上被弱化了。这种现状说明对理工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理工院校大学语文教师地位显现的需要。
目前,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重掌握语文专业知识,轻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重健全人格塑造,轻文化建设的需要;重语文的大众娱乐传播,轻语文的审美功能;重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轻语文科学方法的传授。此外,当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并已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但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不强,发现思维能力有待提升,认知心理方面存在缺陷,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弱。因此,对理工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理工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但是,当前理工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现实问题,大多数理工院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一般为一个学期,32学时或48学时,学时数不如某一门专业课,学时的萎缩导致学生觉得大学语文课程没有其他专业课重要,心理上不加以重视。再者,理工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处于边缘状态,甚至出现大学英语受到学生的热捧,而大学语文遭受冷落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化地发挥大学语文的作用,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了改变大学语文教学实效的重中之重。
二、理工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
理工院校大学生在基本语言技能、基本文学修养、基本文化素质方面大都是有所欠缺的,因此,理工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目标应该强调基础性、科学性、人文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发挥大学语文应有的育人功能和美学功能。对现有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改革与整合创新,提升德性修养、审美情操、思维方式与健全人格,适应新世纪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趋势。
对于理工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杨志坚认为,大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应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汉语素质的养成,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二是审美功用的发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文化素养;三是注重民族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风骨。”[1]大学语文应该把个人人格的完善和学生耳濡目染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提升到崇高的地位。《大学》中就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这“八目”成为塑造中国历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追求。理工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仅要成为通晓专业技术的知识分子,还要成为有文化品格与人文素养的士大夫。理工院校过于重视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感性思维能力方面忽视,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应该扭转这种局势,注重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的协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周围形成一个精神的家园,让当代大学生们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完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基本技能与个性特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以阳光快乐的心态融入社会,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科学、合理地对理工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是大学语文教学改变当前现状达到其语文教育目标,真正实现大学语文功能和价值。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二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忽视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配合。要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把传授知识与学生主动性、发展智力协调好,把教学模式与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学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2] 因而,探索适合理工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取得实际效果的必要性。
三、创设多元结合化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1.将前沿教育理念融入到大学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把大学语文理论课堂与现实因素对接
当前,大部分大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语文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识记的地位,缺乏独立思考和想象力发挥的空间,“灌输式教学不管教师讲得多么生动,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没有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去思考问题的机会。学生也提出,听《大学语文》课很过瘾,但也很轻松。这就说明过去由于我们的‘满堂灌’,学生反而没有压力。学生只是欣赏我们的表演,而没有接受老师的传授,结果是今天学了明天就不知道,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提高。”[3]因此,这就需要大学语文教师,真正从前沿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大学语文课堂设计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习的可操作性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将大学语文理论课堂与现实因素对接,有效地达到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土壤学报》 《土壤学报》杂志,于194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119/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简报、...
《水处理技术》 《水处理技术》(月刊)创刊于1975年,由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办。 《水处理技术》主要刊登各种水处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尤其是膜技术在水处理...
《新材料新装饰》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电话:029-88271652;029-87558696,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七路420号。 《新材料·新装饰...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于196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2-1050/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试验研...
《集成技术》 《集成技术》杂志,于201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691/T,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互联网与物...
《土木工程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杂志,于195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120/T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