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有效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追求,是一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其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依赖于其学科教学的本真性。在“本真语文”教育理念下追求有效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十足的发展,为此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三个维度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有效教学 本真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有效教学”概念的界定“有效” 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在教师所施加的影响下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者发展。“教学” 是指教师引起、 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1】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也就是说,真正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学生在教师教学活动后,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
二、在“本真语文”教学理念下,有效教学的表现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提出了“教育之本真思想” 。教育之本真的核心思想即对人的灵魂陶冶,以此阐明了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强调对灵魂的铸造。
本真语文就是最接近语文教学本质、教学规律,最切近语言文字的真义、语言教学特点、方法的教学方式;就是以人为本,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识发展及成长规律,因材施教,稳步推进,和谐全面发展的语文;就是既追溯追寻语文教学本源,又结合现代教学理念,理智施教,促进学生本质发展的语文教学方式。
【2】本真语文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即只有在本真的语文学习中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表现之一:教学设计的本真性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
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
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
教学方案的过程。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与传统备课不同,教学设计不仅仅停留在把教学流程从始至终记录下来,它是一种艺术行为,其中渗透了新时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学设计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每一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都应该有一份本真性的教学设计。本真性的教学设计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语文教师在解读任教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之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教师的启示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育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我们教学要为实现学生可能达到的潜在水平提供可能,但前提是站在学生现有的水平之上。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学生已能够抽象概括文章主旨,而教师还在不在的强调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则使课堂教学在一味机械地重复,不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2)语文教师要独立个性化地解读语文教材。教师对于文本解读所站得高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文本理解的深度。每名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都是有所侧重,由于其自身因素的影响对于文本感悟的层次也不相同。本真的语文教学设计需要每名语文教师个性化地解读教材;3)语文教师教学设计需要紧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每名语文教师手中的“本中本”、“纲中纲”,其地位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宪法,不得违背。它是我们的一切语文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导向和目标。
有效教学表现之二:课堂教学的本真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传递知识与传递情感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需要追求“情理合一”的境界,这也是对语文课堂本质的一次澄清与溯源。从教育特征上分析“情”指的是能够打动人的真情,是蕴涵在作品中的作者的感情,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真情实感。“理”指的是道理,包括哲理,真理及人伦常识等行为准则类内容。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在于此。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有效语文教学中的“教”即是指在“本真语文”的教学理念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实践,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其有效?我想应该是:简约式教学。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艺术,力求通过“简约”教学使教学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效果。课堂的求“简”原则,以“简”的思想调试矛盾,使课堂中看似矛盾的因素统一和谐辩证地看,“简”化了的课堂,意味着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潜心会文,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表现自我,教师有足够的机会促进生成。
【3】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关注自己“教”的活动。把学生的“学”这一关键过程给忽略了,则会产生“目中无人”的现象。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将会与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所脱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将成为泡影。学生的“学”,这里主要是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成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效教学表现之三:教学反思的本真性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
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教育界成就颇高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的本真性应关注对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反思。语文课程教学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与感染,注重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注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无实现及其实现程度来对一节语文课进行客观本真的反思,在再反思的基础之上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活动从课前设计到课后反思这一系列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三、实现有效教学的措施1、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师生讨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