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面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着眼于高职院校现行就业指导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本文就自助式就业指导模式的内涵及在高职院校毕业生教育中进行运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与探索,阐述了自助式就业指导模式的具体应用途径和方法。
摘要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自助式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各高职院校采取了各种措施: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举办校园招聘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各类就业指导讲座等等。但是,就业指导专业教师缺乏,灌输教育方式的缺陷,加之共性就业指导教育的背后是大学生个体的差异,这就是提出构建自助式就业指导模式的原因。
1、自助就业指导模式的内涵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教师充当主角,是就业指导的主体,兢兢业业的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唯恐有所疏漏。但是教育内容确定越具体,学生自助空间越小,这些“被告知”的技巧和知识,使学生只停留在感知的程度上,“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效果并不理想。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悬挂着这样一条标语:“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起;让我来做,我会明白。”比概念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动手做”的体验。所以,在就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的是就业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而学生本身则处于就业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其中。所谓自助就业指导,就是学生自身为就业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只起到适当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实践中认知自我,摆正就业观念,进行初步职业定位,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根据自身条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高职院校引入自助就业指导模式必要性2.1学生心理行为特点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存在以下特点:一是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多数来自经历过高考的高中生,但还有一部分来自初中、职业中专、技校等,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二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80后甚至90后,社会思潮的变化,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个体意识,每个同学的个性化特征也非常突出。三是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兴趣爱好不同,直接导致了其人生追求和自我发展设计的多样性。四是当代大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甚至是高分低能,动手实践能力差,思想上纯粹追求安稳,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竞争,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和家庭,静候学校和家长的安排,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高职学生个体素质、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的这些特点对传统的以教授为主,一律化、标准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形成了严峻挑战。过去那种视学生为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对象,不把学生当做学习活动主体的理念,制约了学生个体发展,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自助就业指导模式是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对学校就业指导活动的内在要求。
2.2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代社会是一个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在校生培养就业意识,带动全校学生自动自发地关注就业,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训练和拓展自己的职业素质,促进其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的就业教育模式忽视了人的个性和情感,这恰恰有悖于日益发展的现代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的实现。目前大部分的就业辅导主要集中在面试方法、简历制作、礼仪等技巧方面的内容,但据调查发现,相比技巧,学生对将来工作的认识程度普遍不够。在社会发展的牵引下,社会对能够主动进行工作的综合型人才的客观需求最终造就了教育方式的变革,与之相应的就业指导亦不得不转向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自助就业指导模式。
3、自助就业指导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3.1建立自助就业教育工作平台在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组织学生自己建立“就业信息资源库”、开展“就业市场调查”,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就业政策、招聘信息、求职案例、就业小技巧并与同学们分享,既可以从知识层面缩小学生与职场的距离,也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职场分析的素质。同时,为了弥补目前高校就业辅导体系不足,与高校官方就业辅导体系进行互补,可以指导大学生成立“职业拓展协会”、“创业协会”等专业社团,本着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针对不同年级分阶段的开展各类活动,从活动的策划到执行全部由大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对己下药”。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要从宏观方面指导大学生就业不同,学生社团可以从“朋辈”角度对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3.2实施就业体验教育机制体验教育是一种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双向学习方式,即“在体验中学习”。调查显示,与企业相关的就业指导方式是大学生最感兴趣的。现在我院院提出的“5学期校内课堂教学、3学期企业项目训练”的“工学结合、双轨交替”的教育模式,就是学生利用一定的在校时间和假期到用人单位进行定岗实习,既是对专业知识的巩固,也是进行就业体验。就业体验教育是从学生自身人手,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获得切身感受,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实用的工作方法,进行自我准确定位、准确就业的有益尝试。通过就业体验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提前认识就业岗位,了解学校学习与职业工作的关系,明确工作中最重要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化素质是什么,从而将自己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相联系,及早确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激发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品尝到工作的艰辛,加深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特点,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学习社会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就业体验活动,也满足了企业选拔人才的愿望和需求,在学生就业体验过程中,企业能够直接向大学生表达、反映企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规格,并且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考察,从而发现需要的人才。
3.3采用就业团体辅导方式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