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关注社会热点,凸显学科特色,对热点的考察采取了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
面向社会、贴近生活、反映国内外社会热点是政治学科试题的一贯特色,今年的高考题也不例外。选择题部分涉及到以下国内外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26题企业“招工难”,27题“菜贱伤农”,29-30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这些是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关照;33题政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对我国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体现;32题政府预算公开,34题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注;35题“金砖国家”会议是对国际热点现象的回应。可见,选择题对时政热点的考察主要采取了显性的方式。
相反,主观题对时政热点的考察则主要采取了隐性介入的方式。比如,38题以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为背景考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财政的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等知识,实际上是隐性考察了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民族团结这一热点问题。39题整个以西北地区为背景考察相关的地理、历史和政治学科知识,这实际上是对西部大开发10周年这一热点问题的回应和反思。政治部分的材料三和四又将地域范围从西北地区缩小到延安这一革命圣地。(5)问考察延安的产业经济发展,实际上是间接考察科学发展观中的“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6)问要求回答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实际上是隐性考察建党90周年这一时政热点,此题要取得高分就必须结合历史知识对党的发展历程进行哲学的反思。
- 研究新课标、新考纲,适应新要求
河北省明年将使用新课标卷,新旧高考无论是在知识能力的要求、高考试题的结构还是考察理念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备战以后的高考时必须深入研究新课标、新考纲,适应新要求。
- 夯实知识基础,注重能力培养
无论课程怎么改,高考怎么变,有一点是确定的:高考试题是在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考察学生的能力。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尤其是学科主干知识永远是考试的重点。即使高考考查“一杯水”,但我们平时必须学会“一桶水”。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我们的教学必须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当然也是适应新课改高考的需要。
- 增强综合意识,培养综合能力
高考试题大综合意识的增强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包括:政治学科内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化、生活与哲学)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之间的联系,甚至是文科与理科之间的联系。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可以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 关注社会热点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点
政治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要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尤其是要抓住社会热点和学科知识的结合点。
2011-6-18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