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在万众期待下2011年全国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分析今年高考试卷的特点对于总结今年的高考,备战明年高考,指导高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试题结构相对稳定,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科比例合理
今年的政治试题在结构、题型、题量和学科知识的比例上与去年大体一致,体现出全国卷一贯坚持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科所占的比例为3.4:3.8:2.8(如图所示)。
试题结构及考察知识点示意图:
题型 |
经济常识 |
哲学常识 |
政治常识 |
选择题 |
24、自有资金利润率 25、对外开放和进出口结构 26、企业“招工难” 27、政府的宏观调控 每题4分 |
28、科学认识的特点 29、人民群众的观点和实践观 30、科学发展观、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31、物质的反应特性、意识的本质 |
32、政务公开和公民权利 33、政府职能 34、党的群众路线和执政方式 35、国际关系和时代主题 每题4分 |
主观题 |
38(2)财政的作用 8分 39(5)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科学发展观 10分 |
38(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2分 39(6)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发展的观点 10分 |
38(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据和作用 12分 |
分值 |
34 分 |
38分 |
28分 |
- 难度适中略有降低
选择题部分继承了近年试卷的特点,重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应用的灵活度,绝大多数是对教材表述的变通或者是对题干材料的分析,极少出现教材中原原本本的表述,错误选项的干扰性很强,这一特点在哲学题中尤为明显。例如,选择题31题中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四个题肢的表述都是课本中没有的,但本题的考察意图是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物质的反应特性。②③的表述有很大的干扰性,只有深刻理解了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而不是其他物质对外界刺激的被动机械的反应,才能排除此干扰项。经济常识的计算题考察利润率,相对于前几年考过的有关商品价值量、货币、汇率等计算题而言难度有所降低。主观题设问角度和考察的知识指向比较明确,与前两年相比在审题上的难度有所降低,考察的知识大都是学科的基础知识,没有偏题、怪题和难题。个人认为,今年的选择题难度较大,主观题难度较之前两年有所降低,试卷的整体难度适中,比前两年略有降低。
-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能力立意的特点更明显
从试题结构及考察知识点示意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今年的高考与近几年一样注重对基础知识尤其是学科主干知识的考察,不追求对知识点的覆盖率,但是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符合高考能力立意的特点和选拔性考试的功能。文综上面所要求的能力主要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如25题,给出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数据的统计图,要求通过柱形图提供的信息来判断题肢的正误。这需要学生正确理解并获取柱形图提供的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是进出口产品结构更加优化和开放性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再如39题(5)问,一方面考察学生对产业结构优化这一知识的调动和运用,同时需要学生正确解读和获取材料三中延安的资源禀赋条件这些重要的信息。
- 渗透新课标理念更浓厚,向新课标高考平稳过渡
今年是河北省使用全国大纲卷高考的最后一年,明年所有的省市都将采用新课标卷,因此今年的高考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在今年的文综政治试卷中渗透的新课标理念更加浓厚。首先,最典型的体现为选择题31题,其中谈到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题肢中谈到任何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这个表述在大纲版课本中是找不到的。无独有偶,在新课标教材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意识一框中有这样的表述: 任何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此处无论举例还是观点惊人的一致,或许这只个是巧合,也可能是命题人有意为之,但都充分说明了命题的导向在向新课标过渡。第二,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如39题(6)问,所考查的哲学知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等观点,学生答出哲学原理和相应的方法论并不难;但是要答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并不容易,得到高分更不容易。这需要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和政治常识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 试题的综合性进一步加强,体现大综合理念
文科综合能力考察不仅考察学生的单科知识和能力,更注重学生的文科综合素养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今年试题的综合性进一步加强,体现出大综合的理念。第一是政治学科内的综合,如30题属传统意义上的哲学题,其中②③④都是哲学的表述,唯独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不是哲学表述,而要排除①这个错误项就必须明确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而这一知识点主要是经济常识中讲的。这是选择题中哲学常识和经济常识的一个综合。第二是政史地三科之间的综合,如28题从气侯变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考察科学认识的特点这一哲学观点,这是地理与哲学的综合;再如39题(5)问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为延安的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这一问题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常识题,但实际上从地理角度思考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这里的学科界限不在泾渭分明;38题西藏问题、39题(6)问都是以西藏或延安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材料考察学生的政治学科知识,尤其是39题(6)问需要学生对中共发展的历史进行哲学的反思才能得到历史和现实意义,政治和历史在本题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第三是文理知识间的综合,如31题从植物的电化学信号、植物的记忆这种生物科学知识考察哲学有关思维知识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显然,这种综合性的增强对学生的知识广度和综合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出文科综合对人才的选拔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