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图文自学、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细胞周期的含义。

老师问: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哪点到那点?
最后让学生理解:前一次分裂结束为起点,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终点。
我展示我成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尽量独立完成上述问题。
设计目的:以“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得出的、能够独立发现的,尽量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原则为指导。本知识点主要采用自学为主的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图解和模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自学和集体强化两次认知促使知识生成。
探究合作,掌握一个过程
学习目标三:概述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我思考我收获:
1.细胞分裂有三种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繁殖的主要方式。
2.有丝分裂包括细胞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期。
(1)细胞分裂间期 多媒体显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分裂间期过程动画图。
(2)细胞分裂期 不同物种染色体大小数目及其它特征各不相同。 。
①前期
多媒体显示:前期动画图
这个时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其变化特点:a“两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b“两失”,核仁消失,核膜消失。
②中期
多媒体显示:中期动画图。
这个时期细胞分裂的明显特征就是:a纺锤丝连接着丝点,通过纺锤丝的牵引,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中央。b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中间平面上(垂直于纺锤体轴的平面),这个位于细胞内中央空间的平面叫赤道板。c每个染色体的形态固定,螺旋化程度最高而变得最粗。数目容易观察清楚。
③后期
多媒体显示:后期动画图。
这个时期细胞分裂的明显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两个, 这样,原来的一个染色体发展成为两个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增倍。成对的染色体由各自的着丝点与本侧纺锤丝相连,由纺锤体收缩牵引到细胞两极,其结果,染色体平分成相等的两组。
④末期
多媒体显示:末期动画图。
这一时期细胞分裂的明显特点是,两组染色体分别达到细胞的两极。其细胞分裂的明显特征是:“两失”:纺锤体消失,染色体消失;“两现”:核仁出现,核膜出现。子细胞形成
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认知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各时期的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连续的变化过程。
我展示我成功:学生展示自己手工制作并编口诀总结分裂期各时期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细胞分裂的分裂期的动态图,找出问题并作出大胆的猜想,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来完成手工制作,合作探论自学教材,同学间交流可有效弥补单人知识理解上的不足,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随后归纳出口诀:膜仁消失显两体 形数清晰赤道齐 点裂数增均两极 两消三现重开始。最后,教师再一次利用3D动画整体演示有丝分裂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时期的特征。
7.4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关于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细胞分化则一定使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有丝分裂存在于整个生命进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
C.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不完全相同,但细胞的全能性相同
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与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2..下图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只有E
B.在B时期实现了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的加倍
C.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C→E→A→B→D
D.观察和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E
参考答案:1D 2D
7.5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8 板书设计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限制因素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周期
2.分裂方式
3.有丝分裂:分裂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9 教学反思9.1.在教材处理方面
本节课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微观,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困难。为此,我很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通过课件逐步演示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很好地让学生感受了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黑板板图的应用又克服了多媒体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9.2.在教法的设计方面
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在“细胞增殖”的教学中,采用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先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的自学、后讲解观并察分裂动态过程最后编出口诀。在整个过程中层层设问,由简单到复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能够完成的任务,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等,主动探究细胞增殖的过程。
9.3.在教学活动组织方面
倡导先学后教逐一突破的教学模式,每一知识点都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阶梯性问题,在学生充分“自学→质疑→探究→释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从而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9.4.在时间安排方面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观看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并得出结论10分钟 ,有丝分裂及各个时期特点的观察及得出结论18分钟,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时间7分钟左右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9.5.在技能、情感培养方面
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多次呈现“有丝分裂的过程”等图解,且每次呈现的学习要求都不同,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与同伴的合作交流,理解文字和图片的内在含义,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能力。最后通过知识拓展有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生命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