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2 扩充建筑设计课教学内容现有的建筑设计课教学主要偏重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及相关建筑设计资料集参考之下,对学生进行关于功能空间与形体方面的训练。要真正将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到建筑设计教学与训练中,则需要与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技术课程的教学共融。因此,在制定各阶段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和技术性课程的教学进行整合,如:在二年级建筑设计阶段,学生涉及到的技术课程是《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假如指导教师在设计任务中向学生提出对其设计作品进行环保材料选择和节能构造大样的设计,那么既将技术课程的部分内容加入到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当中,又将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训练中了。
3.3 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其要点在于全面协同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其中,既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如空气、太阳、土壤、雨水、植被等,也包括建筑本身的外部围护结构。只有综合研究这些元素,才能达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这要求必须打破传统的设计观和方法,建立开放式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吸引相关专业教师进入建筑设计领域,在建筑设计教师统一协调下,应用各自专业知识,共同服务于生态化可持续建筑的设计中。
首先,建筑设计课程指导教师与技术课程教师共同编制设计任务书。这样促使技术类课程教师在讲授技术内容时具有针对性,把建筑技术设计和分析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去,让学生用科学思维方式去接受技术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知识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达到技术与设计一体化的目的。
其次,在建筑设计的中间环节,技术课程教师要参与部分技术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指导。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可以采用新技术课程讲座、专题讨论等灵活的教学手段作为设计课程的补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宽思路,丰富创作手段。
另外,在建筑设计课程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完全增加课堂内的讲授内容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有必要对原来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精讲,结合相关的训练单元,增加有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此方面的资料收集,教师积极组织“可持续建筑”专题讲座等形式,以达到使学生建立起对可持续建筑整体性认识的目的。
4 结论 建筑师如果能从建筑设计阶段介入可持续发展观的设计理念,对于降低建筑造价,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态建筑是有决定性意义的。通过对以上各方面进行的面对建筑学设计阶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融和可持续建筑理念的能力,在不同程度上也加大了学生对建筑技术、建筑环境等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
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教育工作者还需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建筑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任务。
我们有信心,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不久的将来将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建筑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1]仲德崑,陈静.应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教育[J] .2006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2-10.
[2]王建国. 中国建筑教育发展走向初探[J]. 建筑学报,2004,(2):5-7.
[3]何镜堂,蒋刑辉.“和谐社会”下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几点探讨[J].建筑学报,2006,(2):76-77.
[4]孙一民,肖毅强,王国光.关于“建筑设计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1,(03):32-3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