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也急需大量规划建筑设计人才。本文从建筑设计教学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入手,通过分析建筑设计教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论述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以更好的应对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城市化,建筑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
1 目前建筑设计教学面临的社会背景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的工业化已给世界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以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为动力,并且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人们沉浸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大大阻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面对人类生存危机,20世纪80年代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其影响日益广泛,其内涵日益扩大。从环境保护的领域扩展到社会、经济、政治、技术和文化等领域,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文明观。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把可持续发展正式确定为中国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战略之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此成为我国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
近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要在未来十年保持GDP年均增长7%以上,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与环境恶化的压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
目前,建筑业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对自然生态平衡起着较大的破坏作用。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满足人类的各种建造活动,这些建造活动产生的建筑垃圾又占人类活动垃圾总量的40%,剧增的建筑量还造成侵占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1]。
面对发展与环境,作为培养未来建筑师的建筑教育者,如何应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教学,已是不可回避的话题[2]。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下,建筑教育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也在日益加强。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改革建筑设计教学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2 建筑设计教学与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是它的灵魂,是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成败。传统的建筑设计课程,注重建筑师基本技能的培养、形式语言的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的确立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很少涉及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建筑教育纷纷加强了对建筑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教育。我国教育工作者也已开始陆续反思传统的建筑教育模式,探讨和实践可持续发展思维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国内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率先进行了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我校近几年来也在此方面改革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尝试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引入到设计的实践当中,有了一定程度的收获。但总的来说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课程体系安排上应该如何进行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缺乏统一考虑,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阶段有重点的实施。相关教学环节分散零碎,互相脱节,缺乏连贯性和有机的联系,特别是作为主干课程的设计课没有很好的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表现为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内容只是某些技术类课程的事情,平时缺少必要的积累,到具体应用时当然是捉襟见肘,无所适从。
其次,传统建筑教育重表现轻技术的倾向使学生偏重于建筑空间与造型的学习和训练,而相关的技术手段则被视作后期施工设计的工作而不是创新的依据。在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时候往往偏重于对其外在形式和符号的抄袭[3],而对其依托的先进技术的研究则不够重视。加上生态建筑理念派生出的很多技术和方法,因为受客观技术的制约大部分还在探索中,相关的实物案例不多,教材更新慢,所以对初次涉入建筑设计领域没有工程实践的学生来说直观的东西比较少,很难有深刻的理解。表现为学生热衷于玩符号玩造型,强调形式重过于其实质,生态可持续发展成了时髦的标签满天飞,至于有什么具体的内容和措施则不知所云。
再者,教学指导思想上存在急功近利、追求浮光掠影表面效果的倾向,没有根据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进行有针对的训练,教学手段单一,随意性较大。表现为:一是填鸭式教学,指望用单向灌输的方式进行纯理论教学来解决问题,想一口气吃个胖子,,结果是对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解,也是课程教学变得索然无味;二是放鸭式教学,在没有树立正确的技术观念指导实践的基础上一味提倡学生大胆创新,学生只能从概念到概念,生搬硬套,结果可想而知。
以上出现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要改变这样的情况,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总结,将建筑设计的原有教学内容与可持续发展建筑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系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1999年国际建协第20次会议,以“2l时纪的建筑学”为主题,发表的《北京宣言》中指出“建筑学的发展是综合利用多种要素以满足人类住区需要的完整现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以新的观念对待21世纪建筑学的发展,这将带来又一个新的建筑运动,包括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艺术的创造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教学理念,以更好的应对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已是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3.1 确立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就需要建立以设计为轴线的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以贯彻这一想法。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把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用课程集合的思路,通过设计轴线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在各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入生态节能设计的内容,将可持续发展技术应用到课程设计当中,鼓励学生去不断探寻合理的优化建筑方案,创造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节能环保的兼顾建筑艺术的优秀设计作品。在不断将可持续发展观和技术融合到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的专业素质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4]。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设计教学,可以从全局着眼,从小处着手,架构操作性强的整体式设计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作为建筑师的基本技能的同时将注重环境、节能和生态作为一种自觉行为,贯彻到建筑设计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