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4)学导式。操作程序为:a.尝试练习。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尝试练习题,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b.小组答疑。通过小组互动讨论,交流尝试练习作业;c.大组析疑。将小组答疑的情况在大组内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d.演练巩固。训练题力求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加强巡回指导;e.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与学双方努力程度、教与学方式的科学性程度,坚持积极性评价原则。(适合于文理科)
(5)自主创新性研究学习式。
这种学习模式通过提出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去思考、研究并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能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心理能量、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和心理行为转化为社会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把握、智慧技能水平的发挥、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人格健康全面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其操作程序为:a.学生自主揭示教学目标;b.教师设疑导学;c.学生自主质疑解疑;d.学生自主演练总结;e.教师引导拓展。
3.3 改革教学内容现有的课程教材从整体来说,系统性强,知识结构严密,具有普遍意义,然而缺乏个性。我校作为发达地区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应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实际和创新教育的需要编写或选用适合学生认知、情感、交往等自我发展需要方面的教材,以补充现有的课程教材中的不足。
3.4 创设适宜于师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性教学的新型环境(1)精神环境。注重营造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力求做到三个自由空间的开放,即自由思维空间的开放;自由活动空间的开放;自由讨论空间的开放。
(2)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同时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地想,大胆地提出不同意见,尤其是有悖于教案的不同意见。如果是学生讲错了,应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表扬或鼓励学生的某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4 总结
1) 自主创新性教学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一种教育手段。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表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基础知识为本、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为目标的特征。
2)自主创新性教学的方法具有多种表现手段,常见的有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组合教学等方法。
3)教学策略是保证自主创新教学实践成败的关键。立足学生创新素质整体发展的教学目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体实践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创设适宜于师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性教学的新型环境是自主创新性教学最关键的实践策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