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 要:对自主创新性教学的内涵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组合教学法等常用的自主创新性教学的方法手段;针对具体教学方法手段总结了自主创新性教学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创新性教学;应试教育;教学法
知识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创新,教育是奠定国民创新素质和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中,片面的教学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独裁型的师生关系,迫使学生走进‘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这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逐渐失去了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新课标施行的背景下,构建自主创新教学理论体系,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融入自主创新性教学理念,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1 自主创新性教学的内涵与特征自主创新性教学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一种教育手段。具体讲,就是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将记忆性的概念、原理、枯燥乏味的逻辑推理变为灵活的、生动的、富有趣味性的知识音符,唤起学生的强烈欲望,使学生乐学、好学、带者问题去学,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育目的。
自主创新性教学有以下主要特征:(1)以发展创新能力为目标。创新性教学给与学生的不是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而是要提高学习质量,即通过高水平的思维判断激活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对有关现象和问题做出自己的解释、推断、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性问题的能力。(2)以基本知识为本。表现为教学围绕既定的教学材料展开,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3)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实施知识的建构过程, 而不是传统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过程。在这些要素相互作用下,创新性教学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2 自主创新性教学的方法2.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实施启发式教学法,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 既可把数学知识恰当地放到实际情境中,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也可利用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 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通过实践、实验、想象、推理、领悟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 鼓励学生合理假设, 合理猜想, 仔细论证, 认真评价, 回顾总结, 推而广之, 实践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创新情境———分析探究———猜疑假设———论证评价”, 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在例题的选择和配制上, 要加强探究性问题, 让学生运用合情推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探索.探究过程, 是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学习策略、积累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 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2.3 小组组合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就是把班内学生, 根据知识积累、学习能力、性格、同学关系等情况, 恰当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将单一的注入式转变为师生间多向式的交流形式, 并随时加以调控, 引导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集体开展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 充分交流, 相互合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自主创兴新教学实践策略3.1 立足学生创新素质整体发展的教学目标自主创新性教学所追求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完整的人格教育。它表现为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全面培养,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不仅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目标达成度,还要扩大认知范围(意念知识、信息知识),同时重视知识的运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领域,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包括学生的情绪控制、自我感知、自我激励、人际交往与合作的目标达成度,同时也要考虑在动作与技能领域,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新知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达成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在未来社会中具有生存能力,面对竞争具有挑战能力等打下基础。
3.2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体实践的教学方式(1)问题探究式。
其操作程序为:a.向教师或学生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供学生讨论、思考的问题;b.经过小组或大组讨论、辩论摒弃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聚焦对教学目标达成有价值的问题;c.教师揭示关键词,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心理潜能,深入探究,逐步深入理解,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有效知识;d.练习巩固,教师布置作业,检测目标达成度,在学生练习中,教师巡回;e.提出学生练习中出现的新问题,由师生合作解疑,巩固学生习得新知,并探索思维的深刻性。
(2)师生对话式。
其操作程序为:a.教师在课前作充分的问题设计准备,同时亦作好提问设计的情感准备,丢弃一切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烦恼和不快等心理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情绪;b.运用师生、生生对话式进行旧知的复习,在复习中尽可能顾及与新知的结合点;c.在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的对话中,教师不要求学生变换过多的语言,而让学生通过反复互动和复述以达成巩固的目的,并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d.遇到综合题,通过对话让学生探索命题,从而发现结论,并通过口头或书面证明结论;e.课堂总结。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互动小结。如,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进行了哪几方面的应用?在应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一堂课下来,尽量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3)伙伴谈话式。
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3~4 人分成一个小组,结为交谈的伙伴,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中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其程序为:a.设计好话题,提供交际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找话说;b.营造宽松的交谈环境,不让学生有心理压力;c.教师巡回,在巡回中进行有效的指导;d.总结评估。在总结时采用师生共同总结,对于交谈得好的小组让其在全班“表演”,对于交谈得不太好的也以鼓励为主,并指导其交谈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交谈”的质量。(适合于文科,尤其适合于英语学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