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课堂检测是导学型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之一,课堂检测即数学探究性学习检测,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其他知识点,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巩固和加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达到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的程度。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选择好练习的类型,完美覆盖所学的知识点是课堂检测的关键一步。
例如,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一节中,我设计了如下类型练习题:
1. 小梅买了一张 36元的电话卡,那么她打电话的时间t(分钟)与每分钟通话费 x(元)有怎样的 函 数关系?如果话费是0.6元每分钟,每天通话3分钟,这张电话卡她将用多少天?
2.现有一块合金制作的长方体工件,相邻三条棱AB、AC、AD的长度分别为9cm 、6 cm 和 3cm,若工件的质量为6千克,分别以不同的三个面放置在地面上,地面所受的压强是多少?
3.一种电视机的显像管额定寿命为18000小时。
( 1 )我们每天看电视的时间t( 小时 ) 与电视的施用寿命s( 天 ) 之间成怎样的函数关系?
( 2 )如果我们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6小时,电视的寿命是几年?(一年按365天计算)
4.利用我们学习的反比例函数知识,画出一组面积等于2的三角形(至少画五个 )。
课堂小结与反思是一节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道学型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首先通过对本章节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然后深刻反思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找出其规律性或隐藏的内涵,提升数学思想,在概括总结中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圆》一章中,首先,我让学生A小结出圆的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学生B小结出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别的学生再补充或纠正,接着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出本节已经准备好的小结内容,全体学生浏览,反复思考和讨论,把在学习中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补充学习,查漏补缺,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本章内容理解的深度和理直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五、设置课后思考题
人们常说“练兵千日,用兵一时 ”,可见练习是多么重要。在教学中,练习也是很重要的,设置课后思考题是不可解缺少的,它也是导学型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手段。许多学生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课堂上通常遗留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设置课后思考题,对清除障碍,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有着积极的意义。设置课后思考题不仅能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完善知识体系,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维。
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设置课后思考题应该注意两点。首先,设置课后思考题,有针对性。就是针对所教的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上的漏洞和思维方面的缺陷,有目标有意识地设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辩正、对比、探究,达到纠正错误,理解知识,提高数学能力,促进教学目标。其次,设置课后思考题,有可选择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完成了必做题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自己想做或者能够做的题目,这样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教学是一门技艺,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老师如果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妥善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就一定能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年第11期
2 .数学通讯 2006年第7期
3. 中学数学月刊.2008年第8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