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创办高校馆刊的几点建议
2.3.1树立明确的宗旨,形成自己的特色
明确的宗旨是一本刊物鲜明的旗帜,是刊物成熟和发展的一个方向,一种动力。《读者》的办刊宗旨是16个字“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拓眼界”。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评选的10大内刊内报之一的太仓市图书馆内刊《尔雅》的办刊宗旨是“尔阅读,雅生活”,《尔雅》倡导“生活渴望阅读,阅读滋养生活”的理念。同样由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创办的导读性馆刊《书林驿》,刊物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建设书香校园和学习型图书馆为办刊宗旨。高校图书馆馆刊应明确提出“阅读推广”的办刊宗旨,积极主动倡导正确的读书观,宣传阅读的方法、价值和意义。形成书香校园,静心悦读的良好校园风气和学校氛围,从而增强精气神,弘扬正能量
馆刊的特色应该是结合图书馆性质,依托本馆的资源,服务和地方特色,形成独特的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既可以是学科优势、地域特色、也可以是文章意境、设计风格等等。具体表现为栏目特色、选题特色和版面设计特色。高校馆刊在明确创刊宗旨的情况下,围绕宗旨,确定栏目,在注重文化推介和阅读推广的同时体现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有特色才能形成品牌和影响力。
2.3.2征集优质的稿源,提高馆刊的质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优质的稿源便难以建成优质的馆刊。
首先,稿源多样化。作为内部发行的馆刊,可以采取自撰稿、征稿,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组稿方式如文摘转载,增加渠道来扩大稿源。
其次,主动出击、多方约稿。高校图书馆都有一些常规性的阅读活动,通过举办小型的专题性学术沙龙,特别是一年一度的读书节系列活动,在活动交流中拓展作者,形成稳定的稿源。开展读者座谈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采取一些物质和精神奖励措施,如评选优先、考核加分、奖励现金等鼓励全校师生和学科馆员投稿壮大队伍增加稿源。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与学校其他院系的文学社团等形成合力,吸引院校的宝贵资源。
3.3.3建立读者反馈机制,密切联系读者
拓宽发行渠道,主动提供服务。定期将印制成册的馆刊发放各学院领导及教学管理单位,发放馆内各部门及学生宿舍区,让不经常来图书馆的学生也能了解和体会到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除了单向宣传图书馆外,通过面对面交流或者问卷调查等简单可操作的方式收集读者的意见建议,为馆刊的工作改进奠定基础。在图书馆网站开设馆刊专栏,使馆刊数字化,一方面降低发行成本,另一方面扩大读者受众面,以便与读者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完善读者反馈机制。
3.3.4其他方面
首先,合理设置栏目。调查研究显示,馆刊的栏目设置大体分为主体栏目、临时栏目与特色栏目。主体栏目即适应主要读者的需要,出现频率最高的栏目,临时栏目指根据需要临时设置专题或者专栏进行报道,特色栏目是一刊所独具的标志,是馆刊风格的重要体现。三者之间应确定合理的比例,相互协调和补充。
其次,确定合理的出版频次。出版频次高的馆刊能较好的体现形式和主题的时效性,出版频次低的馆刊则在时间上有利于内容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出版的频次上要争取在较高频次的同时提高载文数量和质量,从而兼顾时效性和内容性。
再次,增加经费,加强培训,提高编辑素质。馆刊建设不是权宜之计朝有夕无,应该是一个有始有终的与图书馆自身长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馆刊建设需要有领导的大力支持包括经费投入,必须探索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和壮大编辑队伍,吸收具有一定学科知识、组织协调能力和熟悉编辑业务的人才充实编辑队伍,经常性开展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提供馆刊的编辑素质和水平。
3.结语
全民阅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阅读推广的活动已如火如荼。高校图书馆围绕如何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和最大限度利用,如何更卓有成效的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馆刊的编辑出版是介绍资源、提供阅读服务的一种长期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责无旁贷的一项工作和业务。在其他高校图书馆馆刊建设不断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发现并改正问题的同时,取其精华吸收其宝贵的创刊经验可以缩短摸索时间,在图书馆朝向数字化、专业化、知识化的过程中,日益凸显其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理念下,高校图书馆馆刊定会在新形势下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