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课堂活动教学吸收和融入了学生活动,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多样性、主动性、自觉性,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小组活动是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新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小组活动的实施步骤与主要形式以及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的途径等。
[关键词]小组活动;思想品德;课堂;实践;探索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学习环境等方面的主动地位,是一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而小组活动教学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和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采取小组活动教学, 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拓展大班授课时学生学习的空间; 能提供互动的活动方式和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 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情感体验机会,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灵活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思想品德课堂小组活动教学的组成形式和基本原则
小组活动通常以5人或6人为宜, 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以及性别来配组,每组选一名成绩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在小组搭配中, 还应注意学习能力之间的搭配。总之, 小组的配制要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最基本的组织保障。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方向性原则。是要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意义。
2、主体性原则。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其次,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对问题的独立见解。
3、过程性原则。围绕活动所提出的问题观察、思考、交流、归纳、评价等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予以必要的帮助和恰当的指导。
4、一致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确定、模式的选择以及组织实施,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品课堂活动教学,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学习要起到引导的作用,给他们答疑解难,反馈指点。
二、思想品德课堂小组活动教学的主要形式
思品课堂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小组讨论、小组探究、小组表演等。
1、小组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搭建新的知识框架,促进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八年级“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中,通过创设小明从上网查资料过度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以下问题:①网络交往对我们有什么积极作用?(好处)②网络交往对我们有什么消极影响?(危害)
③青少年应如何利用网络优势?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拓展思路,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网络交往有利又有弊,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从而让学生学会趋利避害,正确使用网络。
2、 小组探究。
小组成员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一些具体事例的分析、探讨,各抒己见、求同存异,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相互启迪、共同进步。例如,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节中,为使学生学会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可以设置以下情境:
你买了一台电脑,回家后发现机器有毛病,但发票上写有“货物售出,恕不退换”的字样,你会—— A、自认倒霉,不再追究。B、找商店负责人理论,要求更换或赔偿。C、另外购买一台电脑。
D、向消协投诉,要求协助解决。 若遇到上述情况,你会怎么办?请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有了初步的认识。
3、 小组表演。
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表演的内容,合理组织。表演前应注重语言的输入,提供充足的语言材料并创设表演情境,对不同角色提出明确的表演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情境发挥想象,设计台词,完成语言输出。例如在“礼仪展风采”一节中在课本内容学习之前,可设计如下表演:
教师创设情境:“一个公司的女业务员跟另一个公司的男部门经理约好在一茶室见面会谈,下面就请每个小组分别选两名同学,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上台表演的就是两人刚走进茶室见面的情境。”等学生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再进行点评,然后点清:虽有女士优先原则,但还要考虑辈份尊卑,在握手时应该是经理先伸手。
三、思想品德课堂小组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及有效途径
1、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小组活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该自觉树立“以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各种自由、自主、自觉的活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者和参与合作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交往、平等对话的关系。
(2)活动设置必须境中含情。要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活动之中。
(3)活动设置必须理寓其中。将教学与教育内容寓于活动中,使其具有深刻内涵,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4)抓住学生的心理。好强、好胜、好奇、好表现是学生共有的心理特点,也是我们教学中要注意抓住的学生心理特点,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各种辩论赛、知识抢答、小品表演、一分钟演讲等,这些都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5)必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磨砺意志 学会坚强》时,笔者以“意志银行”为线索,设计了“猜一猜”、“看一看”、“演一演”、“说一说”、“存一存”、“做一做”等系列活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因为有了自主权,合作学习也有了内容和真对性,学习自然也就主动和积极了。
2、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小组活动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组活动的安排应视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而定,兼顾学生的年龄、能力等因素。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并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始终围绕本次活动的目标进行,在讨论中,学生应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吸取他人的有效信息,最后形成自己的主题和思路。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后才能使小组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散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