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为学生和家长、老师分别开讲座,讲座主题新颖,大胆创新,紧贴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要,师生、家长反响很好。 如分别为男生和女生家长家长开设 《如何与孩子谈性》的讲座非常受家长欢迎。
3.设立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开创安全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新途径。中学生遭遇心理困惑时,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朋友、同学,而不是家长或心理老师,开展朋辈群体心理辅导,作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在每个班级中率先设立心理委员。目前我们学校每班有一男一女两名心理委员,这些心理委员学校还给他们专门颁发了聘书,请专家给他们做专题培训。产生的方法是完全由同学投票选举产生,报名参选的每班都有十几个,条件是人缘好,心理素质好,肯帮助人等。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协助老师宣传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 ;注意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老师,或转介该学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4.构建校园危机预警系统,形成安全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长效机制。心理危机是指当事人突然遭受严重突发事件或经历重大生活事件时产生的心理状态的解体和混乱。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当事人认为该突发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对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此时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有效应对危机,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学校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积极预防和快速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使危机损害降低到最低,构建起校园危机预警系统,建立校园危机的评估与干预制度。2010年6月24—26日,由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海峡两岸心理辅导工作坊”在我校举行,进一步发挥我市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和对台工作前沿的作用, 推进海峡两岸心理辅导工作的交流和合作,提升了我校校园危机预防与干预的能力。
5.变“被动式”为“主动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刚开始主要是“被动式”教育,发现学生心理有问题了,发现学校安全工作出问题了,才开展应对、咨询。而现在,我们变“被动式”为“主动式”,在学生没出现心理问题、安全问题之前,我们就开始心理建设和安全教育,这样的转变标志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最近,学校的“幸福心学堂”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已经正式开通,其最终目的就是一种“主动式”教育,学生的心理没问题了,安全有了保障,学生的幸福指数、安全指数就高了。
实践证明,现在,走进我们学校,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孩子们特别阳光,特别积极向上。学生“心”的健康,安全工作就有了“阳光”。学校安全工作,应从“心”开始。
作者简介:白春雷,男,1967年4月出生,籍贯福建安溪,1988年大学毕业,华东师范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中共党员,现任厦门市金尚中学副校长。论文曾获福建省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获《教师报》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曾在《中学语文教学园地》、《素质教育大参考》、《语文报》“教师版”、《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山东师大学报》、《作文周刊》、《教育前沿》、《师资建设》、《基础教育研究》、《厦门教育》、《福建教学研究》、《教育论坛》、《教育探究》《遵义教育》等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