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学校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从“心”开始的工作新模式。厦门市金尚中学主要措施是:开设心理课程、成立心理中心;家、校、社三位一体,丰富安全工作;设立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构建校园危机预警系统,变“被动式”安全工作为“主动式”安全工作。
关键词学校安全工作;心理健康;心理课程;心理辅导
学校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摇篮,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2006年,教育部令第23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颁布实施,200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提到了更高的重视程度。这一切都在表明,我们应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强化学校公共安全责任摆到最重要的位置。正所谓:“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环境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中的链式内容。环境成就心理,心理支配行为。实践中,人们往往将目光投向环境安全和行为安全这些显性方面,对学生心理安全的关注则甚少。我校在安全工作的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学校安全的重要因素,它是有别于其他外在因素导致安全隐患的一种新的安全概念——内在安全隐患,即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受害人自身内在的某些因素,这种隐患更加隐蔽,更加难以监控,其爆发性更加突然,表现形式更多样化。它产生的原因很多,就我校的情况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家庭原因。由于家长忙于生意,无暇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夫妻离异,孩子缺乏应有的亲情;家长过分溺爱和偏袒孩子;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孩子难以承受重负,等等,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偏差,形成心理障碍。
二是教育方法不当。由于老师教育方法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三是学习压力偏大。由于学习压力偏大,学生出现紧张、恐惧、厌学的心理现象。
四是青春期困惑。初中三年是学生生理、心理“过渡期”,这个时期学生下处在长身体的最佳阶段,学生的心理也处于“成长”阶段,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五是社会诱惑。由于网吧吸引、外来不良文化侵入、不安全因素和“五光十色”的社会影响,导致学生心理失去平衡,产生心理问题。
六是遭受突然变故。由于家庭发生了突然变故、生活中遇到小挫折或遇到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与他人发生冲突或遭到胁迫等原因,也是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学生内在心理问题如果不积极引导,就会表现在行为方面,如:有的学生行为偏常,打架斗殴、沉迷网吧、说谎、偷窃;有的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捣乱、逃学旷课、不做作业;有的学生对正面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有的学生孤僻、寡言、消沉、冲动、暴躁,心理敏感、脆弱、承受能力差,经受不住一点儿困难和挫折。这些都充分说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甚至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
我校根据生源结构特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安全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学校安全工作的方法和形式,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从“心”开始的工作新模式。现结合工作实际,作如下解读:
1.开设心理课程、成立心理中心是安全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主渠道。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心理课主要有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2001年学校办学就率先把心理辅导课排入课程表,纳入学校课程管理。2008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正式落成,设有心理咨询室、宣泄室、沙盘游戏室、阅览室等十个心理室,被全国知名专家评价为“目前全国一流、福建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备最完善”。学生遇上烦心事,在这里就能找温暖的“出口”,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咨询,还可以宣泄、放松。心理咨询室很快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场所,每学期心理咨询室接待的学生、家长、教师均在百人以上。
几年的工作证明,开设心理课程、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健康和安全工作水平。
2.家、校、社三位一体,丰富安全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载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学校,只有这三个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工作的水平。
我校生源片区分属金尚社区、江头社区、金山社区、蔡塘社区、钟宅社区等,这些社区也是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区,社区居民和承租人员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对子女管教缺位,教育方式相对简单,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困扰及心理障碍。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其家庭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尽管在学校我们的老师特别是心理老师已经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引导,但是,他放学回家又回到了那个环境,让他心理出现问题的根源还在,这就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无法持久。要解决学校面临的这一尴尬,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非得进家庭、进社区不可。
根据这种情况,学校在社区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沙龙,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通家、校、社心理咨询网络,周末或假期心理教师进家庭,我们还帮助金尚社区建立了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学校派出心理教师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上岗,每周两次,为事先预约的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学校成立《家校社联手,开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天地》的课题研究和行动小组,参与的除了学校的相关领导、心理教师外,还有社区以及家长委员会成员等。研究重点在于调查研究各个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等,探讨如何与社区及家庭合作,形成一套有效解决心理心理困扰的策略,并能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