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进行作业教学,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10年下半年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精心进行作业教学,加强对学生作业设计的研究,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作业是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载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促进个性发展。我们要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设计语文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又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精心设计优化语文作业,能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多元化作业
语文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多元化作业,能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和巩固知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中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语文的实践中掌握积累运用语文的规律。
1.巩固性作业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溪声也时时 。”读了这句,我发现了两对反义词( )——( ),( )——( ),我从中感受到 。
学生通过填空,进一步理解了作者对溪流的描写中反映出的思想感情,也积累了词语,巩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2.探究性作业
如《泊船瓜洲》中有这样一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据传王安石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又把“到”改为“入”“满”,最后才用的“绿”。你觉得用哪个字好,为什么?
学生经过查资料,都认为“绿”用的好,因为“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通过对一个“绿”字的深究,学生领悟到“绿”字妙不可言。“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到春天生动和万紫千红的形象。同时更深刻地领悟到古人对语言文字的锤炼功底。
3.体验性作业
《小抄写员》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本文通过小学生叙利奥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的事,赞扬了他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这篇文章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为了使学生接受“爱的教育”和体会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表达方法,我设计了一道“续写”作业题。
作业材料如下:有个男孩,8岁了,妈妈想让他学着做点家务,他答应了,但是列了一张劳务费清单,例如:洗碗一次0.5元,扫地一次0.2元……他把这张劳务费清单放到了电话机旁边,故意让妈妈看见,妈妈看见了,一声不吭,也写了一份劳务费清单:给你洗一次脸0.1元,给你洗一次澡0.2元,给你做一顿饭0.3元……你长这么大了,算一算应该付给妈妈多少钱。小男孩看到了……
以《他变了》为题续写。要求:写清楚小男孩当时的内心活动和以后的变化。
从反馈回来的作业看,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
1、大多数同学都能知道怎样来描写心理活动。例如:用“想”、“自责”、“对自己说”、等词引出心理活动的内容。能体会到心理活动描写这一表达方法的好处,即: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2、同学们都意识到做家务向父母索要劳务费是不应该的,无形中学生对自己进行了一次以“爱”为主题的自我教育。
我乘机有向同学们提出读《爱的教育》的要求,安排讲身边“爱”的故事的活动,收到了好的效果。
学生作业摘录:
1、小男孩看到了,脸“腾”得一下红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后悔极了,心想:哎呀,我是多么糊涂,一心只为自己着想,却忽视了妈妈的付出。是啊,从我出生到现在,妈妈多不容易啊。八年了,她为我做了多少事,大的,小的,那么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本应该为她做事,却要劳务费,我太没良心了!……
2、小男孩看到后脸顿时红得像个红萍果,不断地自责;我可真是。妈妈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抚养到现在,从未索取过什么,而我呢?只帮妈妈做那么一点事,就要钱,我可真不应该啊!我以后一定要帮妈妈多做事,不收一分钱,让妈妈知道我还是懂事的。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层次作业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有快有慢,有的牢固,有的肤浅。布置同样的作业效果会各不相同,或者优生“吃不饱”,或者学困生“吃不了”。另外,每位学生的心理品质,特长爱好也各不相同。语文作业既要考虑共性问题,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最直接的办法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设计不同层次或不同形式的作业。
1.作业数量分层
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需按课本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些感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
如生字词的抄写,老师们习惯于从第几课到第几课抄3遍或更多遍的简单要求,所有学生一刀切。如果这样要求效果会更好:感觉容易错的字多抄几遍,已经会写的字可以写一遍甚至不抄写。
2.作业难度分层
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分层作业可以这样设计:A组威尼斯的小艇样子别具特色,船夫的驾驶技术也特别好,你能来夸一夸威尼斯的小艇以及船夫驾驶技术吗?B组威尼斯的小艇样子非常的特别,你能用自已的语言或用你的画笔来描绘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C组背诵你喜欢的课文段落,摘抄出文中描写小艇样子的语句。
这里从A组到C组的作业难度显然是不同的,A组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C组只要背诵、摘抄课文的语句。
3.作业内容分层
如在学习完《菜园里》一课后,老师可以布置了这样几项作业:1.读一读:①把儿歌读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一评读得怎样;②把你读的儿歌录下来,和家长一起听,一起评。2.说一说:①把课文中你认识的蔬菜瓜果的名字和它的样子说给小朋友听;②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认识哪些蔬菜、瓜果,学着课文的样子,说说它们的特点。3.认一认:到超市或菜市场去认识一些蔬菜、瓜果。这些由易到难,形式多样的作业,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