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动画片中人物造型是我们在创造过程中首先要遇到的一个环节,确立一部影片的风格最先遇到的就是人物造型问题,动画片当中的人物造型如同在故事片当中的演员,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演员来演我们选择的这个故事,或者说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物造型在我们剧中表达故事情节。与世界发达动画国家相比,仍处于劣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造型不过关。现阶段的中国动画片人物造型,千篇一律,缺乏生命力,没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们必须开发、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塑造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优秀的动画形象。
一部好的影片要有好的演员,这个演员是真实的,而动画片中的演员是完全在动画师的手中创作出来的,动画造型创作是动画片成功的重要部分,只有前期动画创作的成功,才能做出令人感动的难忘的,精彩的的动画片。导演蒂姆-伯顿的偶动画 《 僵尸新娘》的前期准备就要7年之久,其中大部分的时间是花费在了影片初期的风格构思和造型设定中。 《 僵尸新娘》的故事起源于东欧的民间传说,导演亲自为其绘制了角色造型草稿,并在创作时强调:“ 要提高这部作品的艺术性,首先角色应具有更加强烈的个性。”由此可见动画造型的设定对动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欧美、日、中国动画造型的特点
欧美风格动画造型以迪斯尼为代表,迪斯尼发展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备受全球瞩目的娱乐王国,迪斯尼给世界带来无限的欢乐,也许有人不知道奥巴马是谁?但绝对没有人不知道米老鼠和唐老鸭,这就是卡通的魅力!迪斯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说过:“一切都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米老鼠带有典型的美国动画风格,与美国本土的文化息息相关,美国的动画片的风格是歌舞剧的结构方式,搞笑人物贯穿前后,这些在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形象与其风格对应上了。正因为形象上的符号化夸张,才给人幽默的感觉,从白雪公主这部片子出现加入的写实的动画形象,因为这个故事加入了悲剧的成分,而用迪斯尼常用的卡通夸张的形象就不适合了,迪斯尼在造型上的写实并没有掩盖漫画和夸张的风格,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七个小矮人身上使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并存在一部电影中,迪斯尼在20世纪30年代动画片中开创的写实人物造型和动作,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丧失其经典的意义。
同美国迪斯尼的动画片相比,欧洲的主流动画片还是有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造型上,主要的正面人物一般来说都是比较美化,即便是动物也是如此,这种美化人物造型的风格一直持续到今天,成为动画造型重要的方面。
日本动画片已经形成自己一种特定的模式带有明显的日式卡通的风格,比如铁臂阿童木,樱桃小丸子,柯南等等成功的日式卡通形象,大大的眼睛几乎占据了脸的一半,加上卡通的表情,因为日式卡通大多是一拍三,一拍四的比较多,这就决定的日式更显得人物造型风格漫画化、卡通化,日本的动画大师宫崎骏在卡通化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处理,使人物更加贴近故事本身,千寻的形象现实中的小女孩,误入了魔幻的世界,当夜晚降临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有张着无数只手的烧锅炉的爷爷,青蛙总管,胖的瘦的,还有半透明的各式妖怪,还有头大大的,脸上布满皱纹汤婆婆,仿佛我们也置身在魔幻的世界与他们对话,这些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在造型方面日本动画追求唯美完美无缺,男主角的大部分都是身材魁梧高大,很帅;女主角则一头长发,瓜子脸,极度夸张的一双大眼睛和同样极度夸张的一个小鼻子,身材非常好。而在美国动画中,人物不算美形,人物造型都比较简单,比较夸张。通常会采取1:9的比例,男女主角的身材相貌不追求日本动画片那样的完美无缺,但是身材和相貌更接近角色,也更接近现实中的人们。也可能这样做的话,人们看完动画片之后就不会有什么自卑感了
国产动画中写实类风格及另类风格和抽象符号类风格的作品不多,目前多见于动画实验片或者动画短片。而写意类的风格在中国动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如:《三个和尚》、《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等都属于写意风格,实际上迪斯尼对于中国动漫风格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国以前的动漫形象很多都是借鉴迪斯尼的表现技法并结合中国的连环画等艺术技法创造出来的,经过演变正在逐步形成本民族的风格。在1937年的白雪公主之后,漫画的造型和夸张的动作的风格迅速消退,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动画片中这样的风格销声匿迹,创作三个和尚时阿达导演说:“影片要有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去搞硬噱头和低级趣味”《三个和尚》运用大巧若拙的简单线条勾勒出三个和尚不同个性的造型,影片借助幽默、诙谐和颇具现代感的结构,将“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和“人心齐、泰山移” 这两个内涵完全相反的中国古老谚语结合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尽管有一句对白,但世界各国人都能看懂的动画片。
二.国内动画造型的现状
调查20个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形象,孙悟空已被排在19名。而目前中国的动漫市场,多是覆盖了日本等国外动漫作品。无论蜡笔小新轻微好色的小流氓气息,还是樱桃小丸子的大智若愚,他们的性格特征和说话语气都成为了生活的潮流时尚。而中国的本土动画似乎在早些年“水墨动画”的辉煌过后,还没能跟上脚步,找到合适的良方,仍在低迷中。
问题一:外来文化与本土风格融合”
一直以来动画界振臂高呼原创,但是很事实上很遗憾,目前国产的某些动画片确实就是因为角色造型直接抄袭日卡的代表风格从而导致整个影片风格与日本动画的风格极其相似。既要有民族特色有自己的风格就应该扎根在本土的文化土壤中吸取营养,像国画、壁画、雕塑、剪纸等等传统艺术,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造型语言,像我们的前辈们不是也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么?去掉一些急功近利,去掉一些浮燥,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态度,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动画片的技法,但是绝对不可以直接照搬,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问题二:盲目扩大招生,与就业脱节
不少高校的动漫专业都不具备开办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现在动漫产业人才缺乏的困境。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近日公布2010年中国大学“红黄绿牌”专业名单,动画美术类专业高居红牌榜首。在这份名单的详细说明中,明确指出“红牌专业”是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这不仅给国内现存440所高校所设立的动漫专业招生出了难题,也让对动漫充满热情的考生进退维谷。
问题三:技术与艺术脱节
很多绘画能力强的,对于动画的理解不够深入,是动的画面,而不是很好的动画,而又有很多人,对软件很熟练,但是造型基础太差,人物造型牵强人意,在技术与艺术方面出现了严重脱节,再好的导演来指导回天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