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成为21世纪现代化需要的劳动者,这是中学班主任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情感投入,班主任只有以情感入手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激发情感,引导言行,把学生的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最重要的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关系,如果不能建立起先到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德育工作就会失去感召力和渗透力,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班主必须坚持不懈地树立尊重、关爱学生和民主管理的新风尚。班主任应该用爱心去关怀学生,用真诚去对待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喜欢,进而积极接受老师向他们传递的品德信息和知识信息,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要建立起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关键是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契诃夫说:“师生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友爱尊重的气氛,这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的完成。”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从“说教式”德育方式向“引导式”转变。
江泽民通知指出:“教育青少年学生一定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如果方法不对或不适当,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面对新形式、新情况,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在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一系列指示告诉我们,季候学校德育的改进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住实现“三性”的主攻方向,坚持以针对性为起点,实效性为归宿,主动性为过程的原则。狭义的教育是关注如何传播知识,而广义的教育关注人的心灵。在自由、平等、宽松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的是被尊重、被鼓励的快乐,从而被唤起了前所未有的灵感和张力。班级工作中以“尊重教育”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不断寻找教育最佳点,把重人格和立规矩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把身边一个个日常道德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说教式变成学生自主进行道德体验的过程。在不断进行道德参与、道德选择的同时增强道德判断力,逐渐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学生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的尊重教育过程中逐渐增强了主体意识,提升了生命质量,焕发了人格力量。尊重教育打开了师生间的那扇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的自身生产,是把自然人教育和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承认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感受。
二、理解、了解、关爱、鼓励学生,想办法浓缩师生间情感上的距离,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班级工作从“号召式”向“激发式”转变。
师生关系中情感依恋的缺失使一部分学生因学业上的不适应记各种生活困难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而由此形成的消极自我又将进一步影响和限制学生的发挥站。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主动积极地了解、关心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发展状况,给学生适时提供建议和帮助。全面正确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收条金科玉律。”只有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知其“心”才能恰当运用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才能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和行为倾向,才能有的放矢、因势利导的进行班级工作。
体校的学生情况复杂,水平参差不齐,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就是在他们原来的学校大多是本冷落的一族,他们在情感上缺乏老师的关怀。因此,我首先确立了自己的工作,那就是一个“近”字,真正从感情上贴近学生,真正将自己的心靠近学生,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学生入学后,要利用点滴时间,采取谈心、家访的形式,与每一位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家庭状况,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学生步入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实行个别学生,个别对待,特别学生,特别对待。在教育过程中,要放下架子,以友人的心态去感受他的心情,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去倾听他们的倾诉,以真情换真心。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好的班集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组合,而是班主任长期深入、细致、辛勤工作的结果。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只有对学生报有强烈的热爱、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你的尊敬、信任与亲近,才能奠定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因此,班主任要在工作中时刻表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忠于事业,热爱学生,用自己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化、教育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去年夏天学校的厕所因为长时间没有清理,即将外溢,学校将清理任务交给了我们班。有的学生认为:我们是毕业班,学业本来就很繁重,哪还有时间清理厕所。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命令式的安排学生,而是拿起工具,带头走进了厕所。夏季里,别说进厕所掏粪,就是走进去也能被臭气熏得喘不上气来。在我的感召下,学生们都动手干了起来。事后,学生们都动情的说:“老师,您为我们操碎了心,还带头干如此脏的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让您放心呢?”
江泽民总书记说:“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凝聚力的民族,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一定是各方面都走在学校前列的班级。我们班连续三年被评为“校先进班级标兵”,团支部也连续三年被团市委授予“红旗团支部”,我个人也因此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2000年又被市教委合适人事局授予“三让一树标兵”荣誉称号。
三、以情感粗动力,把学生的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道德动力,从被动接受到参与互动转变。
现代德育观念强调发展人的潜能,焕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独立性与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也得到发展,他们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不渴求得到老师及社会的认可。班主任应顺应学生这一特点,利用学生发挥个人潜能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成就意识,竞争意识,要树立大德育观,吧道德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而不仅仅是自我的修养性。对学生进行守法、诚信、公平竞争、文明消费等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