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也是教师眼下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本人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师,认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整个教育学习阶段逐步形成、培养的。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从课堂抓起,围绕课堂教学和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人下面就从物理教学中的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善于学习,热爱学习。学生综合能力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还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为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熟练运用物理知识打下牢固基础,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追求目标。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物理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将所学的高中物理知识扎实掌握,并且在以后工作实践中运用自如,学生综合能力则会进一步提高。我多年来一直在教学实践,认为要想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学理念,树立自学意识
1、过去沿用的教学理念,让部分教师形成了一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强人意,学生自学效果难以达到一定标准的传统思维,认为自学不如教师在课堂讲得全面细致、容易消化理解,致使课堂成了"一言堂",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被动接受,割裂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课堂除了教师讲课外,就是学生做作业这种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意识。这一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与当前新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当前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教师一味食古不化,坚持原有的教学理念,不仅不能树立学生的自学意识,恐怕还会让学生对课堂望而生畏。面对当前教学任务繁重、学时太少的现象,教师更应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树立自学意识,开发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学习,快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机会与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一些问题,教师应善于提问,做到引而不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亦步亦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指导、检查评价,以确保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引导学生如何自学,在自学的方法上加以启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学水平。
二、注重教材阅读,提升自学能力
1、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至关重要,受益匪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为教材阅读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之一,而教材阅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之一。但目前还有一些老师不重视学生对阅读的教学,一些学生的物理教材从开学到放假,历经半年却如同新书,没什么阅读痕迹;还有一些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课后从来不去认真熟读教材,相反,忙于题海练习,这样就导致:一方面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基本知识不牢固,理论和知识脱节,另一方面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低,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教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出发点和基础点,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教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熟悉教材,而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在物理分析问题中解决问题。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及独立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三、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营造课堂氛围,优化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创设课堂气氛,优化情境设计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贴近学生学习和认知水平,将学生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由课堂拓展到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应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情境,学会利用学生所享受的课外资源为物理教学提供服务。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学生喜欢的高中物理视频、新闻、贴子等学习资源,营造课堂气氛,学生也可以收集受关注的各种事物或生活现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通过多种渠道优化教学情境。又如,教师在上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8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时候,通过播放自然界中能引起强烈震撼的、体现动能能量及转换的多媒体影像资料(如龙卷风、雪崩、热带风暴、奥运会射箭比赛情景等),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教师通过这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和接受者转化为被动的参与者和反应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神奇”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理解。比如,教师在上高中物理3—3第九章第4节“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这一节时,可以在课堂上做这样一个实验:把水壶放在煤气炉上烧水,水开后壶里溢出的水不仅把炉火浇灭了,还容易留下隐患,酿成危险,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主动向学生提问:大家有什么改进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建议和方法,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和实验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物理实验、运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有趣的演示情景,巧妙提问,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课堂师生互动,双方角色互换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人,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帮助学生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学科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时,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师生互动、情景交融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也可以由学生发问,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探索的同时,还应认真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切忌答非所问,不着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