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原因, 在教学处理中可以经常性地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这些学生通过教的方式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理解更加深刻。老师可以在自己坐班的时候,对于学生比较难下手的题目,先教会几个同学,然后让同学教同学,一个个接力下去,基本上对于这道题的解答大部分就都会比较到位了,不光自己能做,还能将别人讲懂,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很多同学通过当小老师,明白了做题和讲题完全是两码事,自己做题可以拼拼凑凑,教别人却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将解这道题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要不然人家一个问题问来你就毫无招架之力了,也特别能体会当老师的不简单,有时还能与我们共鸣呢。如果碰到第二天有连堂课的时候,就在头天布置任务给学生,让他备好课,第二天上课空出20几分钟让他来当小老师。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因为紧张出现讲话结结巴巴,思路紊乱,将整个黑板遮掉对着黑板讲等情况。但是一段时间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曾几何时小老师们已经慢慢老练起来了。不仅老师“范”十足,数学语言也能运用自如,特别是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有时连本人都自叹弗如。如有一次我让同学A讲常用逻辑用语这章中的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这节习题课时,讲到一个题目:已知命题p:∀x>0,总有(x+1)ex>1,则¬p为( )
A.∃x0≤0,使得(x0+1)ex0≤1 B.∃x0>0,使得(x0+1)ex0≤1
C.∀x>0,总有(x+1)ex≤1 D.∀x≤0,总有(x+1)ex≤1
有位同学就问为什么不选C,前面不是学过命题的否定就是否定结论吗?我一听到这个问题心里就为同学A捏了把汗,但又没收到同学A的求教信号,就仍然站在原地,静听同学A的回答。只见这位稍微思考了一下,马上就开始答到:“全称命题的否定跟之前讲的其它命题是有区别的,处理这个命题的否定,我们可以先把它翻译成纯中文即对于每一个正数x,都有(x+1)ex>1恒成立,然后试着用语文的角度否定它。你看,每一个都成立,要否定它只要举一个反例就行,也就是说有一个正数使得它不成立,再将这句话翻译成数学语言即B。”同学A的回答立刻博得一阵响亮的掌声。用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式“惯”着学生的授,让他们在授中成长,一定可以“惯”出好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营造教学自然过渡的课堂和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当小老师更深入的去感受课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放手去“惯”学生,“惯”着他们的慢他们的吵及他们的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寻找学习的乐趣,定能充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惯”出更多好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明,《优秀教师课堂氛围营造的艺术》,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9月;
2、赵希斌,《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3、姚梅林,《学习心理学:学习与行为的基本规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