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师们常说,好学生是可以“惯”出来的。我们营造教学自然过渡的课堂和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当小老师更深入的去感受课堂,教学相长,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所得。笔者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字:惯 课堂氛围 小老师
又一届高三学生毕业了,在学生的再次返校集合时,有位学生专门来到我办公室找我,一见面就兴奋地说:“老师,您知道吗?我数学的高考成绩居然有117分,我要感谢您,感谢您一直这么惯着我。”随后又拉着我细说起这三年学习数学的点点滴滴,仍然一直在表达着他深深的感激之情。说真的,这是个基础一般又特别爱钻牛角尖的男孩,总缠着我问题目,好多学生一看他来问题目就劝我别理他,省得给他绕进去。可我就欣赏他钻牛角尖的那股劲,从来不打击他,甚而一直惯着他,允许他上课“插嘴”,纵容他课后的刨根问底。其实我教的这两个普通理科班,虽说基础不怎么好,但在2016年浙江高考中考出100多分的同学不在少数,大部分学生还真都是“惯”出来的。下面我们就三个方面来谈谈好学生是如何“惯”出来的。 用教学自然过渡的课堂“惯”着学生的慢 我们备课时,在关注了整堂课的内容以后,一定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自然性。高中学生经常会有听得懂课,但拿起笔来却常常不会写的体验,实际上学生是没有真正懂。如我们在上完高中数学必修四的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中角的变换这个内容时,学生普遍反映角不会变换,掌握不好,这其实往往源于我们大部分教师教法不自然引起的。以下是笔者原来在上这块内容时对该类题目典型例题的讲解过程,先给出例题:若,,,,则=( )
A. B. C. D.
为了让学生不拆已知角,而是学会用已知角表示所求的角,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已知角与所求角的关系并给出分析:已知的角、表示所求的角,所求角与已知角关系,然后可以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求解,具体解法如下:
解:,,,,,,,, .
这种解法用学生的说法就是相当的高大上,觉得简单的变角还行,稍微复杂就可望不可及了。
后来在高三复习到这块内容时,我就调整了教学策略,从学生的角度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这类问题。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首选方法就是将,分别展开,同时利用同角正余弦平方和为1,列方程组解出的正余弦和的正余弦,从而原题得解。但学生们自己也发现很费时间,甚而有些计算弱的根本算不出来,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呢,其实肯定会有学生开始分享用已知角表示所求的角的方法,但是许多学生仍然表示这种方法会卡在角的变换上,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角的变换问题呢?后来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用把两个已知角分别看成整体即换元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学会用自然过渡的课堂 “惯”着学生的慢,从而“惯”出好学生。
二、用融洽的课堂氛围“惯”着学生的吵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课堂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没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任课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老师才能“惯”出好学生。试想如果一个老师总是板着脸,奉行“严师出高徒”,很容易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严厉、古板的印象。学生畏惧老师,在课堂上总感觉是在威压下学习,做什么都缩手缩脚的,爱上数学就真的是不容易了。所以说要用融洽的课堂氛围“惯”学生,那么怎么“惯”呢?首先要让学生觉得你亦师亦友,其次在课堂上要经常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坦然开放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甚而“纵容”学生经常性的“插嘴”。当然这个“插嘴”不是故意扰乱课堂的插话,而是学生突发的直觉、灵感或顿悟。虽这样常会打乱我们的预设,但也可以巧用这些“插嘴”与学生一起擦出思维的火花。如在一次试卷分析中,在讲解(2016•嘉兴一模)已知双曲线=1(a>0,b>0),若焦点F(c,0)关于渐近线y=x的对称点在另一条渐近线y=﹣x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2 C. D.3
这道题时,大部分学生给出了下面的解法:由题意,F1(﹣c,0),F2(c,0),
设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则F1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
设F1关于渐近线的对称点为M,F1M与渐近线交于A,
∴|MF1|=2b,A为F1M的中点,
又焦点F(c,0)关于渐近线y=x的对称点在另一条渐近线y=﹣x上,
∴OA∥F2M,∴∠F1MF2为直角, ∴△MF1F2为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4c2=c2+4b2 ∴3c2=4(c2﹣a2),∴c2=4a2,
∴c=2a, ∴e=2. 故选:B.
我刚分析完还没来得及点评就有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老师这里有对称问题就有三角形全等问题,三角形全等了角就相等了,那么能不能用角度来求解这道题呢?”我立刻做出反应,并让同学们一起来思考。没过多久就有一位同学给出了解法:先利用对称得到两个角相等,再利用渐近线的性质间接得到三个角相等,而三个角之和为180度,立刻算出渐近线的倾斜角为60度,进而本题得解。所以说用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维更加开拓, “惯”着学生的“插嘴”学生的吵,长此以往必然可以“惯”出好学生。
三、用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式“惯”着学生的授
让学生当小老师就是学生自己说数学,在课后或课堂上用口头语言面向同学表达自己的理解,想法和发现,而同学通过倾听、提问、质疑、评价等方式与之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当小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符合以生为本,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据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研究表明,“向他人教授”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果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