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育集团化,是指在一个核心机构或一所品牌学校的牵头组织下,依据共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组建学校共同体,在学校规划设计、学校管理、教育科研、课堂建设、教师发展、教育评价与设施使用等方面实现共享、互通、合作、共生,各校区之间既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以保证同样的教育品质,又相对独立,追求各自的办学特色,实现互惠互助,共同成长。
一、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必要性
一是当下教育发展的趋势。当前,各地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即使在苏南地区,学校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教育质量差次不齐,择校风日益加剧,甚至出现几千人赶考的壮观局面。自1999年起,浙江杭州率先实施集团化办学,到2004年全国各地纷纷通过集团化办学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北京、上海更是把集团化办学作为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均衡的新模式。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各地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是街道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95年3月区划调整,当时旺庄街道有一所中心校,17所村校。中心校要对村校行使示范、指导和管理等职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区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原来的村校也撤并到了3所。尽管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师待遇等与中心校完全一致,但其教育理念、学校文化、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与中心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旺庄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学校自身提升的需求。
集团化有利于中心校区对另外两个校区的帮扶、带教,旺庄实小起点高、理念新、发展快、底蕴深、质量优。2003年创建成省实验小学后,经过十多年的积淀,学校便以前瞻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满意的教育质量、优秀的教育团队以及高品质的学校诚智文化,成为新吴区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之一。实施教育集团化,可以放大旺小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品牌效应。集团化后还能联合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共享教培研成果。同时更有利于师资配置和交流,中心校区的骨干教师可以更多地到春星交流,可以让旺小独具特色魅力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得到传播,春星、新浪校区的老师每年可以到中心校区轮岗锻炼,实现共同发展,真正促进旺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教育集团化的探索与实践
1.把脉现状,在学校规划调整中厘清问题。
08年,新区创建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为了改变村校薄弱的现状,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新区教育局提出了由中心校带分校的管理体制,通过资源、管理、师资、特色等方面的共享,从结构上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从而解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基础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为此,学校领导深入调研现状,一致觉得合理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应成为旺小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头等大事。
只有基于自己的校情进行研究,才能真正诞生有持久生命力的运行模式。2012年底,在省市区专家的反复论证下,旺小高标准高起点通过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论证,全面阐述了旺庄教育今后要走什么样的路,那就是按照“教育优质,科研领先,管理高效,师资精良,特色鲜明”的要求,树立“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优师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思路,以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特色化、现代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围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实现旺小二次跨越,努力把学校打造成新区一流、市内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学校。
集团化对每个校区都是有利的,中心校区辐射带动,分校区主动谋求发展,形成“目标同一,工作同步,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策略,实现以强带弱、以点带面、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合而不同,共同打造旺庄优质教育集团,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2.深度融合,在教研合作中切实提高各校区教学质量。
在课程新理念的引导下,三校区合作教研,立足课堂主阵地,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有效教学主题研究,严抓常规管理,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教法、学法的研讨,形成系列化的学科教学模式,语文学科教学注重情趣、情境、情智;数学学科突出感知、发现、体验;英语学科倡导导学、乐学、助学;其它学科注重抓住本学科的特点,适时渗透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体育健康教育,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并学有所得。
区内以“合作研究”为中心,与无锡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在语、数、英三大学科开展“一课二上三评”的课堂教学研讨,谋求共同发展;继续开展好跨区“六校联动·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研讨,实现校际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双赢;加强与锡师附小、连元街、五爱小学等名校结对活动,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继续加强与无锡韩国人学校、无锡国际学校、长三角地区及海外知名学校的结对联谊活动,拓展国际教育的渠道与形式。同时,三校区之间我们还建立起信息高速通道,通过中心校区的录播室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让春星、新浪两个校区的老师不出校门就能与中心校区的老师同步进行教研活动,并展开相关教学研讨。
深度融合,在教研活动中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以实际行动践行崔允漷教授在我校提出的“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这十二字箴言。
3.多样轮岗,在教师交流中推动各校区高位均衡发展。
教育集团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一支优质高效的教师团队。而教育的高位均衡说到底是师资上的相对均衡,实施集团化办学为三校区的师资合理流动创造了便利条件。
为了推动三校区高位均衡发展,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轮岗制度。通过个人申报和学校统筹相结合确定交流人选,妥善安排好交流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做到学科全覆盖;中心校区每年都按照比例选派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和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学校中层干部充实到两个校区,同时还安排两个校区的中层和部分教师到本部校区来进行培养和锻炼,这种双向交流对推动校区之间高位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实施教师轮岗交流的过程中,集团校强化了一体化管理的意识和策略,与轮岗教师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提高教师对这项工作的认同度,这样既解决了教师的轮岗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教师的归属感,使教师们愿意交流,适应交流。教育集团化更应是教师队伍的深度融合,多样轮岗,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师交流中激活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从而促进各校区高位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