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自从实行开卷考试以来,确实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难在老师怎样教、教什么;难在学生怎样学、学哪些,达到什么程度。很多学生存在着困惑:“老师讲的我都明白了,老师要求背诵的我也背过了,怎么做题时就不会了呢?”“有些题怎么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这门学科不就是抄书吗,何必劳神费力呢?”……。这些既陌生又熟悉的话语也就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
我想,教师要把思品课教出“特色”,就需要转变教学行为,在重点研究“教什么?怎么教?”,研究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五点、四多、三讲、两少”:即在课堂教学中抓准五点:重点、难点、特点、疑点、考点;做到四多:教师课前花功夫要多,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多,教学中教师掌握的资源要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教学的机会要多;突出三讲:课堂教学中突出讲思路,讲方法,讲过程;保证两少:课堂上教师讲要少而精,课后布置作业要少而精。
一、把好备课关,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抓住考点,夯实基础。立足教材,明确范围,认真梳理,抓好“五点”,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步:精心选好专题,拓宽学生的视野。认真开展学校大教研组活动,认真研究各个专题,分工搜集最新的时政要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找出与信息相关的考点,加以升华巩固。
第三步:模拟训练,综合提高。研究近几年来的试题设计立意、设问角度、答案组织等关键环节,研究命题走向,精选材料,编写与中考接轨的模拟试题进行思维过程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二、把好课堂关,做到“注重实效,打造精品”。
(一)课前过关,温故知新
上课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过关检查。检查的方式多样:提问抽查、听写检查、发放小纸条、小黑板展示等。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填空、辨别、选择、原理记忆、意义分析等。例如:可用小纸条的方式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发给部分同学,并进行面批。其他同学继续复习,这样,复习和检查两不误。
为什么上“思想品德”课时,学生还没上课就读的那么热烈?怕课堂检查呀。检查时表现好的同学当场表扬。检查不理想的同学有措施——要么下节课还要检查,要么课下补上,这就叫“过关”。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学生才会认真巩固落实。
(二)诚教乐学,培养兴趣
好多学生对思品课不感兴趣,原因很多,诸如平日学习劳累,各学科作业量大,学生无暇浏览新闻报道等,在上课时对知识的学习倍感枯燥乏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取的方式:
1.新闻播报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新闻播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增强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2.巧设导语式。做到触景生情,发人深省。如,在教学或复习八年级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时,运用排比句式加之一连串的反问,引起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留恋与关爱之情,增强从自身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的情感。
3.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式。如,复习《让爱驻我家》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演讲者的风范、优美的音乐、感人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感动的好多同学都流下眼泪,短短十几分钟,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三)先学后教,省时高效
先学后教分两个阶段:
1.先学阶段:①学前准备,明确目标、任务、重点……②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调查、点拨……
2.后教阶段:①师生互动,点拨重点,释疑解难……②教师讲解,该讲则讲,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学校提出的“四个五”,即:每堂课必须设计五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连续讲课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学生检测或练习的时间不少于五分钟;每节课至少有五次鼓励性的评价。
(四)合作探究,化难为易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彼此交流,从而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识,弥补个人的不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形成开朗、活泼等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我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能够解决。遇到解决不了或是解决不好的问题,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集众人智慧,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化难为易,省时高效。配合学生课后使用的“错题本、典型题本、预习本”和“疑难问题解答卡”,着力打造师生合作、生生互动,课上课下联动的学习共同体。
(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研究出了每类题型的答题模式,让学生在做题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如“为什么”类题学生做起来有点棘手,我们做了如下指导:
A类: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有关知识针对一个现实问题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方法指导:第一种:直接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第二种:答这样做的必要性(用“是……的需要”或“有利于……”组织答案)或重要性(用或“有利于……”组织答案),多角度用学过的政治术语回答。
若设问是“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比上种问法多了“分析”二字或分值是上种问法的两倍(即每个要点的分值比较多)时,组织答案要在每一点“是……的需要”或“有利于……”后面加上与知识点相关的原理。
例:设问是“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重视农民工问题?”(三个方面,6分)
答:①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B类:探究国家、市、企业等取得成就的原因。
方法指导:回答做法即可(用“坚持……”或“重视……”等字眼组织答案)
若设问还要求用所学的知识或原理分析原因,还要在组织答案的每一点“坚持……”或“重视……”后面加上与知识点相关的原理。
三、把好批改关,做到“保优增优,转差补弱”。
落实作业及单元检测题的讲评工作,我们坚持的原则是:“将落实贯彻落实”,不摸清学生做题的情况不上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