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能动作熟练阶段,学生能够依照准确的顺序并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系统的一系列动作,即能较熟练地完成某个项目的操作技能训练。在这一阶段,老师巡回指导时要不断要求学生掌握本工种中等复杂程度的作业能力。上述三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应在了解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巡回指导。
五、严格操作规范,确保学生安全
根据已有的调查研究表明:进口的零件经过组装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是由于工人技术水平不够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工人操作的不规范。因此,本人认为:在《电力拖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操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教育,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操作是否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程度,直接与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与操作工人及全局性的安全生产有关。诸多重大责任事故表明:不按规范、不按程序或不科学操作是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首要因素。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应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才能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养成学生追求质量的良好品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的安全。
六、坚持正确的评价观,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坚持正确的评价观并及时做好评价。学生在完成了一个操作任务后,往往比较急于了解老师对自己成果的评价,如果实训指导教师对有关成绩的评定一拖再拖,会打击学生的技能训练积极性。因此实训指导教师的评价观有偏差或者说没有及时进行评价,学生往往会失望,甚或对这一门课程失去再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客观、公正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正确评价。评价既要看学生成果的静态评价,也要看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如学生在完成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后,教师根据评价标准,不仅对工艺、布局、走线进行点评,而且对仪表的使用、通电步骤、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点评,更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有无合作、反思、创新意识或精神品质等方面进行点评。教师的点评应以肯定评价为主,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方向,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点评,帮助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方法与态度、情感、价值观,引领学生正确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为,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有效内化。诚然,除教师点评外,还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彼此交流成功心得,分析失败原因,在交流总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电力拖动》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实现教学目标,电力拖动技能训练最需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技能形成规律;抓好基本功及实践操作能力训练;鼓励合作、反思、创新并做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