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教师角色的困惑与化解
曾照娴
摘要:社会转型是生产力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结果,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瞩目的巨大成果,物质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法杖,我国也迎来相应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带来了很多有益的一面,但是同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将会阻碍社会的转型,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转型期的教育体系也遇到了很多相关的问题,其中的一个就是“教师角色的困惑”。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教师角色;困惑;化解;教育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新时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效果,创造了丰富多样物质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开始转变。21世纪第一个10年正在悄悄的离去,人们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元化,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转型这个问题。社会转型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其中涉及的面极其复杂而且深广,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我国现阶段也迎来一个剧烈的社会转型期,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待解决,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60多年,但是其中积累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因此还处在一个“试验”期,这种“试验”现象突出的显现在教育体制中。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重视问题,“教育兴,则国家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教育体制出现了很多问题,已经逐渐出现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党和政府也正在对教育体制经行改革,而且是大的改革,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比较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体制的改革,不可能在一时一刻就出现成效,这也和我国具体国情有关,我国国家幅员辽阔,情况复杂,设定一个总的改革章程,其难度是非常巨大的。
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就涉及到“教师角色”的问题。教师角色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就涉及到教师角色的困惑以及以及困惑化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在教育改革具体实行中,是必然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最外在的显现的问题。教师角色的困惑与化解是教育改革中必须正视的问题,教师是教育开源的基础,没有教师的存在,教育就无从谈起,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教师自身的问题都无法很好的解决,教育进行也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即使继续下去,其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对教师角色的重新理解是社会转型期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
一、社会转型期教师角色的困惑
教师角色的困惑的来源有多个层面,有个体的特殊性的一面,也有总体的总的特征。教师角色的困惑时社会转型期必然遇到的教育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角色的困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师自身的困惑,二是外界施加给教师的一种困惑,也就是外界对教师角色的困惑。
1、教师自身的困惑
教师自身的困惑一般来自教师每个个体的总和所累积起来的一种困惑。有内在各异的特征,也有外在的总的特征。教师角色随着社会的转型必然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时外在社会发生改变而引起恶,并非来自教师这个内在的主体,因此就会产生外在和内在的不统一,而形成“困惑”,也就是认识上的不协调。这一般体现为,教师教的质量逐渐不再适合现有的教育机制,而影响教的效果和结果。于是困惑便有了内容上的生成,为什么相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法所引起的效果不一样了呢?这就是来自教师自身的困惑。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难以适合社会转型期的教育观和方法。
这个困惑的造成一方面来自教师内部,也就是教师无法适应社会转型带来的教育观的改变。社会转型的条件下,教育也会适应于社会转型生成的新社会,生成新的教育观,但是这方面,教师并不能很快的适应新生成的社会,这就形成了教育观和教育者的不协调发展。教育者的教育方法相对于社会的发展总会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滞后,这就是这个困惑的最主要来源。教师自身的困惑时对新的教育观无法理解和适应,这也对我国新时期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带来了一定阻碍。例如我国推行了大概10年的素质教育,可是效果相当的微小,根本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自然这是多重力造成的结果,但是在一定范围内来理解,和教师角色无法相应的改变也是由很大的关系的。首先,教师这个群体无法在整体上的发生改变,依然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应试教育者,不过这也和社会实际情况促成有关。其次,教师由于角色无法得到改变,其教育方法也就没有相应的改变,依然停留在旧的观点和思想上进行教育。在此基础上,素质教育自然成一纸空谈,素质教育,首先它是教育,如果教育者都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其教育是不可能实行下去的,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了民心,但是教育者之为的群体对教育的改变,其作用相对是比较微弱的。可见教师自身的困惑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其阻力作用是很大的。
2、外界对教师角色的困惑
相对教师这个群体,外界能更快的适应社会转型期的教育观,因此也就会产生对教育角色的困惑。外界是个大的层面,但是因其“远离”教育,对教育内在组织形式关注的不是太多,但对社会当下的发展情况了解却是甚深,因此当教育观无法适应社会需要时,教育的外界能迅速判断出来,因此对教师角色的困惑也就产生了。当教师角色无法适应现有的教育观时,外界就会改变对教师角色原有的看法,表现为“困惑”,其实就是对教师无法履行其职能的不理解。如果说教师是困惑于原有的角色,那么外界则是困惑于现在教师的角色,是对当下的一种判断。外界对教师角色的困惑,其根源依然来源于教师本身角色的无法改变。相比于教师这个群体,外界其更关注的是教育的效果,就是所谓的实际能力,这有别于教师,教师更注重的是教育的结果,就是所谓的:升学。这就产生了教育观的内外的不和谐,困惑也就越来越深,但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时候,教师却依然我行我素,对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实际生存能力不闻不问,这不能不让外界对教师这个角色产生困惑。
二、教师角色困惑的化解
教师角色困惑的化解,需要从质上来解决,也就是使教育者适应于社会转型期的教育观,改变相应的教育方法和观念,以适合相应的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困惑的化解首要要从内在机制上着手,大力改革教育制度,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平衡,以在外界上减轻教师自身的困惑,只有整体的外界环境改变了,教师群体才可能摆脱其滞后性,实现与社会转型期教育观同步。其次就是要对教育者实行再教育,使其在观念上有质的改变。这对于老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在教育行业已经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其有些观念以及思想已经根深蒂固,难以适应新情况下的教育观,只有对他们实行再教育,才能有效的改变其内在的固有理念,化解教师角色的困惑。最后就是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这是一个关键的一步。社会转型期的教育观,其内在内容和组织形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掌握起来相对就比较困难。因此则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前不久我国废除了施行了很久的代课老师制度,其实就是在提高我国的教师的整体水平。只有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教师角色困惑的化解才有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