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呢?可以从这样理解:一是学生是“历史人”、“现实人”、“未来人”整体融合的“完整人”。[7]
“历史人”指的是学生是带有历史积淀和早期经验的人。作为“历史人”,学生大脑里保存了人类从古至今500万年进化基因的全部信息,它包含了人的生活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本能和自律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道德、伦理观念乃至宇宙规律等人类所获得的全部信息。学生作为“历史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现实人”指的是学生在现实中是尚未成熟正在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是立足于“历史人”的基础上,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其心理和身体等方面都产生量和质的变化的过程。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把学生作为一个“现实人”来看待,应理解学生的缺陷和不足,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未来人”指的是学生经过系列课程的熏陶将要成熟发展为理想式样的人。任何课程设计均有它的指向性。基础教育必须着眼于21世纪人才规格的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未来的挑战和要求。不仅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而且要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杰出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历史人”是基础,“现实人”是成功的关键,而“未来人”则是应达到的目标,三者的整体融合,学生才是“立体人”、“完整人”。
把学生作为“完整人”,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既要肯定学生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事实,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形成和谐共振的效应;也要正视学生的不足,以动态的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作为“现实人”的角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可能性,施以恰到好处的教育,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基于此,学校教育改革必须致力于以下四方面:
一是教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即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受教的教学传统,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启发学生主动求知,继而做到;(1)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2)从认知学习到认知策略;(3)从书本知识到生活应用;(4)从原理原则的理解到独出心裁的创造;(5)学会运用最新信息科学技能获取新知;(6)从学习心得中养成主动求知的兴趣与意志,进而奠定未来从事独立研究高深学术专业的心理基础。
二是教学生学会身体力行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的教学活动中亲身体验、全力实践,继而做到:(1)领悟“事非经过不知其法”一语之真谛;(2)体验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后的乐趣与成就感;(3)经过从设定工作目标到达成目标的历程;(4)养成吃苦耐劳与坚忍不拔的做事精神;(5)建立勇于负责、实事求是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6)了解社会不同行业的性质、价值及从业者所具备的条件。 三是教学生学会待人接物能力。改变以往“学习素质”的传统思想,进而在学生实际生活的待人接物中学到:(1)了解自己、认识别人及推己及人的涵义;(2)领悟“施比受更幸福”一语的真谛;(3)培养对逊于己者友善,对胜于己合作的态度;(4)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友情的可贵;(5)养成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态度;(6)尊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古训。 四是教学生学会自我发展能力。改变以往只重温良顺从的教育传统,进而针对学生个别差异,以个人条件为基础,在辅导其自我发展从而养成其独立人格的历程中,让学生学到:(1)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2)认识自己的缺点及在学业和职业上的兴趣;(3)在日趋复杂的多元化社会中,能认清环境并努力探求自己的人生方向;(4)养成独立性格,在作是非善恶的判断中能有自己的价值观;(5)能择善固执,容忍挫折,抗拒诱惑;(6)能设定个人将来谋生与服务社会的理想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注释:
①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狭义的指学校教育。本文教育专指学校教育,主要指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5.
[2][3]柳斌.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13-14.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2010-07-29.
[5]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06-06日.
[6]李开复.二十一世纪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EB/OL]http://www.qianlong.com,2007-01-23.
[7] 流汗的BLOG.学生是发展中的人[EB/OL].http://blog.sina.com.cn/xf3556116, 20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