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二:循循善诱,自主启发。在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后,我们就应该充分的运用之一有效身份,往往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不是没有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而是缺乏了一种思维的向导,如果教师在此时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而非完全的赠予,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可以逐步的活跃起来。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诱导的度,过度的诱导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进而丧失了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因而更不能谈课堂的积极性。过轻的诱导,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答案,反而更容易使学生失去自信心,也不利于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展开。因此,诱导的度需要各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灵活的选择。
方法三:建立信心,珍视自我。分析当代学生的性格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每个学生都有十分强烈的自尊心,他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的教师也不妨开展课堂中的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努力做出积极的肯定,同时也要提出对学生的希望。或许有人会这样想,整个课堂中都是表扬赞许的声音,那么学生不也会骄傲自满了吗?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所提出的赏识,并非要盲目的赏识,是要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赏识要有所针对性,要避免盲目性,满天开花只会消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赏识教育就是要让学生重新建立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公正的认识,而不是过高的看待自我,产生骄傲的情绪;也不能过低的看待自我,产生自弃的情绪。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调查,结合学生的性格,交际的环境以及各自的家庭背景,对学生做出全方位的评估,根据不同性格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我们的赏识要重点放在学生本人上,告诉他(她)他(她)可以,让学生重获自信,学会正确的看待自己;而对于外向型的学生,教师的赏识更应该侧重于学生所做的事情,透过对事情的赞赏来向学生传达肯定的意义,如果教师不是针对具体的事情而对这一类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很有可能是这一类学生自满,从而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因此,教师的工作就是将学生分门别类,分别对待。但是对待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重建信心,珍视自我。共同寻找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出发点。
方法四:理性评价,公平对待。教师在课堂中的任何一个评价都可能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当教师在评价一个学生时,更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为什么不多听一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呢?我们可以听周围同学的声音,听学生家长的声音,听学生所生活环境中的声音,多听一点声音,便可以使教师更为准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也使更多的学生重获被尊重的感觉。学生对于教师的敬意也就油然而生,更好的在课堂中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那么教师有何乐而不为呢?
七、激励学生课堂积极性方法对于教师的启示
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强化,愈来愈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主题的重要性,作为时代的需要,教师要在这个领域层次上做更多的研究。因而我们的教师群体要成为研究型教师的群体,研究的不仅仅只是学科教学法,更应该包括更多的现代课堂管理思想、理念以及方法手段。激励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方式研究只是作为教师进行研究的很小的一方面,其余的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领域是迫切需要教师进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姜卫卫.课堂管理沉默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09(11):43-45
[2]姜卫卫.无声的课堂管理策略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0(5):3-5
[3]李军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学的课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54-55
[4]吴文昌.对课堂管理的新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231
[5]段丽娟.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111
[6]吴文胜.实施课堂管理的创新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5):23-24
[7]程核红.关乎细节 运用策略——“课堂管理”细节优化策略的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2):58-60
[8]邵清石.现代课堂管理——构建权威与自由的平衡体[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44-45
[9]李朝辉,刘妍.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课堂问题与解决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2):140-143
[10]刘妍.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1):56-58
[11]张婷婷.营造环境、积极沟通、适时鼓励——谈有效地课堂管理[J].甘肃教育,2010(5):30
[12]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3]王德清.课堂教学管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4]姜淑娟.把握心理 激励契机[J].当代教育科学,2008(16):57
[15]孙景明,赵连荣.论课堂激励[J].中国地质教育,2006(2):71-72
[16]宁晓丽.对中学有效教学的认识[J].基础教育研究,2010(2):32-33
[17]王伶俐,黄金联.教师课堂激励性言语评价应用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 2009(1):12-14
[18](美)Randall Sprick,高中课堂管理——行为管理的9项策略(第二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21-148
[19]林雪.教育改革背景下课堂管理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0(6):21-22
[20]林文斌.论课堂管理的三大“关系”[J].考试周刊,2009(32):211-212 [1]丁小丽:《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因素及解决对策》,载《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