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论素质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
论素质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
来源:互联网 sk003 | 王柔芳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教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师  能力素质    师德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论素质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

  王柔芳

  (揭阳市第二中学 广东 揭阳 522000)

  摘 要: 本文试图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和总趋势中,论述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主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加强师德教育,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接受符合未来教师素质的再继续教育。

  关键词:教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师 能力素质 师德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矛盾和竞争。中科院院士卢嘉锡教授认为:“当我们面向21世纪时,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 (1)这句话道出了21世纪是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的世纪,是高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世纪,谁站在高科技的至高点,拥有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而高科技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靠的是什么?只有教育。然而,对于我国教育来说,包括它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应试教育”,其特点是强调规划性、统一性、缺乏适用性、灵活性,强调书本知识和学历水平,而忽视实际能力与智能的发展。有人曾这样形容“应试教育”:围绕着“高考”指挥棒,领导为了政绩,学校为了名声,教师为了水平,学生为了出成绩,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把考试成绩绝对化,作为教育价值的终极判断的标准,以不变应万变。致使增长率内容单一,学生负担过重,终日研怪题,搞题海战术,搞得紧张疲劳,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甚至因学习压力犯上精神病或自杀。譬如,中国青年报在2003年4月12日报道,重庆一学校学生丁婷(化名)因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宗惠询问了她迟到的原因,用木板打了丁婷,并当着丁婷某同学的面对丁婷进行侮辱,10时30分,丁婷回到教室上课,并写下遗书,12时29分左右,丁婷从该校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12时50分死亡。”(2)因此,革除教育领域害人误国的积弊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是在我国加速以展,日趋走向现代化,对人的素质水平提出更高更新要求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并培养能力,发展优良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具备以下几个优点:1、强调教育就是以展学生的素质。2、强调要把教育的外在影响因素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3、强调教育对象的全体性。4、强调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5、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时代性。6、强调教育内容的基本性、奠基性。7、强调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一句话,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是一种理想的,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它对于推动我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培养21世纪后继人才,为实施科教兴国具的根本性的意义。因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机制转轨,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教育性质、教育功能、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的改革,也是涉及价值观念、人才观念、教育质量观念、劳动人事、考试招生制度的社会性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从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来看,它跟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有关,全社会要关心支持素质教育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应当说,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策略是正确的,它是素质教育得以成功推行的重要保证。从教育内部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顺利转轨,教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思想观念、教育水平的层次和一切改革措施的真正落实。教育家毕比博士(Dr Beehy)在《开发国家的教育品质》一书中说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直接落实者,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自身素质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艺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关键作用。”在培育人才的基地---学校的实际情况看,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教材和课程的设置、师资水平、学生素质等因素中,对学生这个主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素质是否提高,是否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教师起主导作用和联结学校与学生的纽带桥梁作用,是教研教改的探索者与实践者,也是教育的主力军。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的师资力量和质量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请观看下面的调查资料:

  资料一:市卫生学校教师状况 教师总数70人,其中男教师30人,女教师40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42人,初级职称21人:年龄35岁以下的31人、50岁以上的17人:师范性毕业生19人,非师范性毕业51人。

  资料二:市第四中学教师状况 教师总数144人。其中男教师63人,女教师81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58人,初级职称40人,教员4人,职员12人,工人身份人员18人;年龄35岁以下52人,50岁以上16人;非师类专业人员3人。

  从上述的调查资料显示:(一)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人个素质相对偏低,高学历高职称所占比例少。(二)教师结构的断层现象相当突出,表现为“三多”,即老教师多、年轻教师多、女教师多;“二少”,即中年教师少、男教师少。(三)教师队伍不稳定因素增加,非师范毕业的教师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接受正规的师范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机率少。

  从长远目标看,无论从深化教育改革,还是从提高民族素质,未来的综合国力,实现现代化目标,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具迫切性。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目前我国一整套教育改革,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身心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既是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见,建设一支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具有前瞻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时代的要求和实现“四化”的关键。那么,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克服“应试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师生观;要有严谨治学、热爱教育的思想,扫除陈旧的教育观念,不断奋进,努力提高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随着时代发展,未来人才需要具有越来越高的素质,人民教师要清醒认识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应该说,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特别要注意的是,他们都处在青春成长期,有上进心,可塑性大,潜力也好,只要教育得法,他们都有成才的可能。作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扬长避短,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有信心、爱心和耐心,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成才,要热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耐心教育,不要轻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因教无类”(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4)。目前有些教师对素质教育表现较低的学生有偏见,对有优秀表现的学生有所偏爱,按成绩的好坏人为地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对优等生赞扬有加,对差等生则百般刁难和歧视(如安排座位时把差生放在最后排,或罚他们重做作业等),甚至对学生的人格进行侮辱等等。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成才,也与教育普及化,提高民族素质的政策法规相违背。如《教育法》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发展教育事业,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人民音乐《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月刊)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评论性音乐刊物。 《人民音乐》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国内外乐坛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新...
儿童大世界《儿童大世界》
《儿童大世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是我社主办的具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儿童刊物。 《儿童大世界》...
开放时代《开放时代》
《开放时代》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034/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法学政治、...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半月刊)创刊于1956年,由河南省水利厅主办。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为办刊主体,宣传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意义。她回顾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背...
企业改革与管理《企业改革与管理》
《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是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部级学术期刊,大16开。半月刊,刊号:ISSN:1007-1210;CN:11-3793/F。邮发代号:82-511。是一...
中国临床新医学《中国临床新医学》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365/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护理...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