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机制的构建
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机制的构建
来源:互联网 sk003 | 谢君君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学习型组织、党建、机制、构建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三)党建学习与工作实践联系不紧密

  高校党建工作如何与具体的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空泛的理论说教和机械灌输;难以接受的现实是:党的理论知识在学生被动的学习与主动学习的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对高校党建理论的学习如何摆脱这种不接地气、空而论道的形式,怎么结合实际的工作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我们摒弃以往单一的学习形式,不断创新党组织成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首先,高校党建要打破局限的校园思维,应该更具有开放性,高校学生的思想活跃、具有开创性,对社会思潮的接受能力强,高校党建应该搭建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的无缝链接,要确保学生党建与社会化党建机制的互动。其次,高校党建要结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息息相关的校园生活,对学校住宿、吃饭、休息、学习环境,以及校园文化等关乎学生的各方面献计献策;以党建来促学风、改作风。目前高校党建存在着培养模式单一、成长环境比较封闭,缺少立体网络式的党建工作机制,致使党建工作与工作实践存在着缺位、不到位,党员发展的社会化成长滞后,工作方式单一思维,学习管理能力匮乏,这些都制约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机制的重塑与再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党组织是高校领导体制的核心,如何使高校党建工作既紧扣时代的需求,又促进高校的发展,需要党组织不断地创新党组织的学习机制,把培养人才、引领学生思潮、服务国家和地方的建设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不断地深化党组织的学习内涵,改变不适应新形势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塑和再构。 内化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紧扣实际的学习,落实到地的制度保障 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首先需要需要学校党组织对学习型组织理论内涵进行内化,深刻理解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和特征,把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学而致用进行广泛的民主讨论,收集共性的,切合高校自身发展特点的内容揉进党建工作中;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学习内涵进行细化,把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改变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把学校党委、二级院系部党总支、教职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实习党小组等组织的学习内容进行细化;构建点、线、面整体的学习体系,把不同党组织的横向的学习和从上级党组织到基层党组织的纵向学习结合起来;结合各级党组织工作的实际,以解决高校实际存在的问题为目标,根据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制定能落实到地的制度,以问题为导向,各级党组织以学习为契机,缺什么学什么;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学分制,鼓励和促进各级党组织提高组织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把支部、二级院系部的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当成学习思考的讨论会,集思广益,汇集成学校的党建工作重点,提升为高校自身发展的规划;这样既践行了群众路线,也与学校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使学习型党组织形成一整套的学习体系,汇聚和统一了全校的思想,既能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也带动了团建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多学科党建资源的协同互助机制 高校汇集了多学科师资资源,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培养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学习型党组织需要具有开放思维,建立起学习小组,依靠学院各系部、教研室、课题组等不同业务部门的资源,建立起不同的学习小组,如思政、心理、计算机、艺术、专业发展、人文等。建立起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库,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人人自觉的学习环境,使主动学习有场所、有方便的渠道、有畅所欲言的开放组织环境。多学科资源的整合,不仅能充分带动各学科主动的发展,还能以此为契机加大学科的投入,如思政课堂规范化建设、马克思中国化理论体系建设等。对于专科学校而言,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职业发展的特征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素质的引导。如何发挥各学校资源的协同互助机制,需要高效党委从宏观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学校党组织学习关注的几个重点领域,对几个重点学科教研室进行资源投入,建设党组织学习数据资源库,可依靠网络技术,搭建党组织的学习平台,既可无线浏览,也可随时、随地下载链接;同时,对各二级院系和党组织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收集反馈意见,加强学习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习的效果;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校专业的特点,打造具有品牌、有特色的优势资源库,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高校学科的发展。 党建队伍培养机制 党建队伍培养是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培养有生命力的党组织的重要保障。如何发展党员、怎么培养党员、怎么考核党员。有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或者说什么样的党员可以算是一个称职的标杆,这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不同的时期,对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要与时俱进;总体而言,学习型党组织要把党员队伍的培养作为党组织发展的根本,以学习模范、促进行为规范,以学习先进事例,领悟优秀党员的精神实质;把真、善、美、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质和自身人格的超越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党员如何在培养中锻造,如何在学习中历练;需要我们创新党员队伍培养的机制。党员培养需要党组织营造一个培养的学习环境,优秀共产党员的宣传片、党章学习的理论篇、关于优秀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如何生动而潜移默化地融入党员干部的心里,需要一种持续不断的环境影响。首先,高校学习型党组织要把思想政治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杆,培养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成为党员的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学习标准,注重过程的评价,对学习内容、标准要有可系统监控的标准;如在线学习的时长、组织生活会的参与程度、个人思想汇报的反馈,组织谈心的意见、参与学校集体活动获得的奖项;学生在校的基本评价(包括生活、学习等);以及班级民主评议的结果;重点突出考察党员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自我奉献的意识;完善学习的制度和绩效的考评激励机制。其次,加强党员队伍干部的管理,没有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党组织也就没有持续的生命力。因此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考核,注重党员干部的培训;建立健全完善的党员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使党员把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把教学教风与师德学风的协调统一起来,促进党员不断地改造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学习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就是要把主动学习和互相学习的理念贯彻到学习的过程中,改变以往单一的灌输式学习理论,改为开放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主要可通过在线网络学习;搭建互动学习平台;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把民主讨论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探索“三个课堂相结合”模式,第一课堂是专业教学工作和创新理论教育,第二课堂是提供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论上的指导;第三课堂重在实践,将课堂教学同学生的社会调研、咨询服务等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建立信息化网络资源平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的信息化方式;把学习与科研结合起来,并实现信息共享,不断在实践经验中总结创新新的学习方式、方法。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习的检查、学习的考核和评价,在学习中边计划、边推进新的学习方式;根据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求来设定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坚决铲除学习上的形式主义,以提高学习效率,转变被动学习的作风为目标,切实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总得而言,创新学习型组织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要结合客观实际,总结以往好的经验,完善已有好的学习模式;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为学而学;而是要转变学习的观念,创新有吸引力的学习形式,带动党组织成员主动地加入学习,解决实际的问题;使得学习型党组织能真正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种有效路径。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海洋开发与管理《海洋开发与管理》
《海洋开发与管理》杂志月刊,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杂志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459/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博...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杂志,于197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222/T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养生大世界《养生大世界》
《养生大世界》杂志,于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709/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科技动态...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创刊于2007年,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主办,办刊质量与研究成果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以新闻传播学研究为基础,...
鸭绿江《鸭绿江》
《鸭绿江》杂志,于194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037/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散文、诗歌、...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