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机制的构建
谢君君
摘要:本文结合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借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来丰富高校的党建组织工作实质,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机制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设意见,以期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党建、机制、构建
高校党建工作是我国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全球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新形势和问题。因此,高校党建需要紧扣时代的特点,围绕新时期学生思想的热点和主要关切,引领学生思潮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创新性、多渠道地开展党建工作。2009年,我国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新形势下我国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为我国高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但如何正确地理解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如何把学习型党组织与高校的党建实践结合起来,有没有可能构建一个主动学习、相互学习、促进学习,以及从扁平化的学习转化为立体多元的学习机制,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
一、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解析
“学习型组织”最早出之法国前总理、教育学家埃德加·富尔,他于1972年在联合国科教文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预测:随着社会教育、经济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在走向学习化社会的进程中,一种新型的“学习型组织”将会产生。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并将该理论应用到公共管理和事业单位中,他将“学习型组织”定义为:在组织方面是一个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的团队;组织价值观念上强调有利益“双环学习”的共同组织机构,关注开发和创新;学习方面强调组织的不断学习、团队学习和过程学习,把终身学习和全员学习作为主要理念;管理上,提倡机构为主的扁平式结构,提倡挖掘个体工作能力的潜力;领导方式上强调领导在组织中起到设计师、仆人和教师的作用。他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和个人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项基本修炼汇集在一起的整体。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与我们所理解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内涵,首先,它强调个人与组织学习的统一;组织学习需要个人共同设定统一的目标促进组织的进步,个人在组织中信息共享、相互交流和促进。其次,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统一,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把学习与工作统一起来,在对原知识积累和消化的同时,提升自我认识和方法的创新,实现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超越。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突出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目标的统一,突出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创新,突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与学习型组织理论有着许多共同和相似点;首先高校党建要求党组织成员要解放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实践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个人自我的超越;其次,强化党组织的团队意识,把个人与团队融合起来,强调主动学习和过程学习,个人和组织相互促进和进步;第三,高校党建一直坚持以马克思哲学理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创新性地寻找解决方案。这与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的共同的指导思想;紧扣实际工作,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是相一致的。
总之,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对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不仅可以充实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也可以为构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提供现实的指导路径。 制约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的举措,特别是对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议,但总体而言,学习型党组织在高校的建设还有待完善,存在着很多走形式主义、思想认识不到位,空做论道,脱离实际的现象。究其原因,与高校的管理体制机制、个人思想意识教育和党员队伍建设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制约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解不够 对学习型党组织的认识不到位,就会影响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形式和方法,也会影响到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问题的探讨,不应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全部内容,也不是停留在就学习谈学习的浅层面;而是应该探讨如何形成党组织成员主动学的机制,围绕国家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党员群众的新期盼、社会对党员的新期许、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来设定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内容;要紧扣实际工作,通过学习,创新性地解决实际的问题。不能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停留在口号,梦想的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有些高校的党组织对新生党员的教育,没有对党建学习体系进行全面的规划,而仅仅是出台几个文件和方案,组织学生上几堂党课,写几篇读书笔记,做几次党员培训,突击考一次党的知识等形式。这种单一化的学习方式,没有形成常态化、普遍化、制度性的学习组织框架,让学习没有持续性,而是为了做好党员教育而去应付着做教育。学习的长效机制,需要顶层的设计,也需要结合实际的可操作性,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组织方式,就像缘木求鱼,是新的形式主义,不可能形成党组织成员的学习驱动力,学习效果也仅仅是流于形式。
(二)学习型党组织机制的不完善
完善的高校党建工作机制是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保障,党建工作不仅包括党建组织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还是高校各相关部门、院系部党组织、学生党组织等各环节有机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整体。要做好党员的发展、党员的培养、党员的考察等一系列组织程序,从内容、过程和评价标准上要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目前而言,高校党员发展质量有所下滑,程序存在泛化;过于注重目的的学习,而忽视了过程的学习;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点面结合学习的考察体系,在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良性持续的学习过程,很多对党员的考察只注重对思想汇报、读书笔记等形式主义的检查;对党员的考察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也没有建立一个驱动党员不断学习的评价机制。使党员的在党内形成一种思想的钝化,对新进党员的考察也流于形式。究其根本是对党员学习的理念没有深入到党组织的考察机制中,没有一种主动学习、相互学习、促进学习的氛围和机制。同时,高校对党员的培养,要借用学科的资源,不断的吐故纳新,丰富党员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利用思政学科体系与时俱进地宣传党的政策和思想,让学习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搭建学生支部的学习平台。有些高校党组织的活动形式单一,学习内容对学生的针对性不强、活动经费也过于拘谨;支部书记很多都担任其他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对党组织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