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之有效性探析
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之有效性探析
来源:互联网 sk001 | 王国雄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高校     道德教育     存在问题     有效性建构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4、道德教育非人性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主要内容就是传授、灌输一些枯燥、乏味的道德观念、原则与规范,企图以此作为规范、塑造学生的模型,而忽视了道德教育最起码的人性基础。这种教育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与社会要求,很难顾及到学生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杜威所谓之“关于道德的观念”。道德教育应是一种基于人性的教育,忽视了人性基础的道德教育,就没有立体鲜活的内容,道德品质的塑造便是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分析与建构

  如何改变高校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化、功利化、虚无化以及非人性化状况,改进和加强道德教育的实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才,是当前高校道德教育面对的重大课题。欲解决高校道德教育的虚化、泛化问题,关键在于建构有效的高校道德教育机制,使道德教育回归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笔者认为,当前高校的道德教育需注重以下诸方面的建构:

  1、高校道德教育人文化自性建构。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困境是意识形态色彩太浓,导致其自性缺失。有效性建构的关键是恢复道德教育的的自性,重视其人文化建设。高校道德教育的自性是以人为本,真正把人作为目的而非手段,一切从人出发,一切服务于人的教育,是教人自觉为人的教育,是源于人之自觉意志的自为性教育。缺失其人文化自性基础,道德教育就失去了源泉,无法直击人的心灵。强调高校道德教育的自性不是不要意识形态的指导,而是如何去理解意识形态的指导,如何理解政治。对于当前的高校道德教育来说,注重道德教育的人文化自性,让学生接受到生动、活泼、源自人性的教育,就是最大的政治。道德教育自性建构亦需张立道德教育的本体。高校道德不是为限制人而开展的教育,也不是为外在的伦理规范而开展的教育,而是人性的推致教育。当前高校道德教育惟有回归其人文化自性,才可避免道德教育其功利化、手段化、工具化,真正发挥高校道德教育的应有作用。

  2、高校道德教育的理论整合性建构。德育理论是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有效开展的指南。与西方德育发展相比较,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理论之状况有些差强人意。从广度上看,派别众多,却各自为政;从深度上来看,蜻蜓点水,难究其真。目前我国高校德育理论研究是外来借鉴有余,内在继承甚少。比照西方德育教育理论之历程,从宗教教育、人文教育、人格教育到科学教育与价值中立、反对权威教育,继而发展成宗教教育、人文教育、个性教育、生活教育以及人格教育的逐渐整合的历程。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国家,进行德育理论的建构,不应是简单的借鉴,而是多方位的比较研究,更应是对古老德育理论的批判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整合。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德育理论与实践,如儒家思想中学为圣贤的德育目标,主体间性之德性交流范式,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等,均是当代可以发掘的重大资源。这些资源与西方德育思想的现代走向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3、高校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建构。高校道德教育不仅要张立人文化自性,继承、借鉴、整合各种德育思想,也要充分考虑道德主体的生活状况与具体要求。高校道德教育的生活化要求主张道德教育应从理想化、抽象化、口号化的道德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并引导受教育主体的现实生活。生活既是道德的出发点,也是道德的回归地;生活既是道德的基础,也是道德教育的生长点,植根于生活的道德教育,才能引导学生直接面对现实生活的挑战,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在实践交往中体验道德情感和进行道德选择。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高校道德教育要以大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道德性问题为切入点,例如恋爱、交往中遇到的道德问题,才能真正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杜威特别强调道德教育的生活化,而非学科的知识记忆。他认为,“使道德的目的在一切教学中,不论什么课题,处于普遍和统治的地位。要是没有这个可能,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大家熟悉的这句话,将是虚伪的装腔作势。”③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是将来生活的预备。高校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回归要求生活过程德育化,不仅要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在具体生活境域中实施道德教育。也要通过德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助益其未来生活。

  4、高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建构。目前高校道德教育虚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目中无人”。在这种道德教育中,受教育者是缺席不在场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主体性发展。欲进行高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建构,主体性建构也是关键。道德教育不仅是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更是受教育者将道德教育内化为自身情感与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与习惯的过程。高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完善学生的德性,而学生德性的提升,首要是基于主体性基础的自主性、能动性锻炼。基于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可以建构师生平等、开放的“主体—主体”互动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道德修养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建构可以使我们避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脱离学生的实际状况,将德育变为空洞的说教和粗暴的灌输;也可以避免道德教育无视人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品格,把道德教育变为概念的符合和纯粹的研究。

  注释:

  ①朱熹集注 陈戍国校点.四书集注[M].湖南:岳麓出版社,2004:4

  ②朱熹集注 陈戍国校点.四书集注[M].湖南:岳麓出版社,2004:119

  ③赵祥麟 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01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华放射学《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月刊)创刊于1953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 《中华放射学杂志》为放射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放射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放射学领域经验丰富的科...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月刊)创刊于1979年19月,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一本专门发表现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内部审计《中国内部审计》
《中国内部审计》杂志,于199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068/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卷首、...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杂志,于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653/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杂志,于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323/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
核动力工程《核动力工程》
《核动力工程》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158/TL,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制与仪表...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