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之有效性探析
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之有效性探析
来源:互联网 sk001 | 王国雄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高校     道德教育     存在问题     有效性建构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高校道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因其意识形态化、形式化、非生活化等原因,已无法有效承担起高校道德教育的任务。欲建构有效的高校道德教育机制,需建构道德教育人文化自性,整合道德教育理论,注重其生活化与主体性建构。

  关键词: 高校 道德教育 存在问题 有效性建构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中西方道德教育的共同探索主题,亦是当下学校教育之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逐渐由一个封闭、单一的社会形态转转变成为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形态,相应的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与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与教育问题。其中,道德教育是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基础与核心。长期以来,由于政治教育对道德教育的遮蔽,传统道德思想被简单批判,西方道德思想亦被错误认定,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受意识形态的束缚,未能辩证对待,无法建立其有效的道德教育,再加之应试教育的学科与分数本位主义倾向,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道德教育的实效,造成了我国当下道德教育的泛化与虚化。近些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很多学者参与到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来,翻译、介绍国外道德教育理论,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吉莉根的关爱理论、拉思斯的价值澄清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大大拓展了我国道德教育内容与视域。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道德教育思想的介绍与阐释,如:实用主义道德教育思想、自由主义道德教育思想、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等;其二、对道德教育之性质与功能的思索,从德育、社会与人三位一体的整体性层次,动态地、综合地考察德育的性质与功能;其三、对道德教育目标与内容的探讨,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与现代性相适合,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主体理论”、“人本理论”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理论基础,从科学价值、生态环境伦理、信息道德、现代人素质等方面,来探讨道德教育。这些研究所涉甚广,所究甚深,提升了我国道德教育的广度与深度。然细论之下,其弊亦多,目前之道德教育研究是宏观建构有余,微观探索不足,理论探索有余,实践探究不足,很有进一步反思的必要。当下高校道德教育之理论探讨不可谓不多,其宏观建构不可谓不大,然现实之效果却令人唏嘘。前些时日所出现的高校学生的案例,如李启明、药家鑫等,更是暴露了我国当下高校道德教育的虚化。如何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是一个越来越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为更好地进行问题探讨,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道德教育之定位以及我国高校当下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揭示其问题,梳理其本质,再进行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分析与建构。

  一、大学道德教育的定位

  在现代社会,大学被誉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人才的教化与培育,技术的发展与科学的创新,知识的存蓄与传播等,无不以大学为其基础。大学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本质在于 “树人”。大学道德教育作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教育方式,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大学道德教育的定位,中西道德教育有着不同的认识。国外高校之道德教育定位为宗教教育、人文教育、品格教育以及理性教育,其高校道德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宗教教育、人文教育、人格教育到科学教育与价值中立、反对权威教育,继而发展成宗教教育、人文教育、个性教育、生活教育以及人格教育的逐渐整合。而我国的道德教育受儒家思想的熏染影响,更注重道德的教化与人格的张立。大学是大人之学,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①大人之学首先要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内圣修为,其倡导的是一种基于人性的道德训练与良知推致。近世以降,我国道德教育舍弃了过去重德性的传统,而转向了科学主义与理性主义。综观中西道德教育之发展历程,道德教育既有其与时代相契合的教育思想,也有其一以贯之的教育主旨。结合中西道德教育的内容变化与历史发展,现今大学道德教育之内涵应有如下之主张:首先大学道德教育是“为己”教育,而非“为人”教育。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② “为己”之学是一种基于内在德性的扩充、推致的道德教育,而为人之学却是一种外在虚泛之教育。儒家之“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便是其意;其次,大学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种基于启蒙的理性教育;再次,大学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基于心理学基础的认知教育;最后,大学道德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教育与生活教育,大学道德教育是一种源于生活,付之实践的教育。大学道德教育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生活,以学科蔽生活,则道德教育虚化,以生活涵学科,则道德教育张显。

  二、当今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高校道德教育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更是暴露了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弊病。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因其意识形态化、形式化、非生活化、知识化等原因,已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当今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受计划经济以及意识形态的影响,道德教育承担了太多政治教育的任务,道德教育被意识形态教育所取代。高校道德教育只是一些空泛的政治说教,而无敦实的人伦教化;道德教育只注重崇高理想教育,而无基于人性的熏陶与扩充。目前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目标理想不可谓不高远,内容不可谓不宏大,但却因其道德教育的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脱离,指导性与操作性不强,难以引起学生的反思共鸣。

  2、道德教育功利化。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因受高校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道德教育功利化较重。在我国,高校教育日益高中化,应试教育色彩越来越浓。从高校教育的评价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科建设、科研成果、教学设备以及就业率等,都注重具体的量化指标,反映了其大学教育的知性取向。高校以量化指标为标准,高校日益企业化。教育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高校道德教育只是知识性的记忆,而无法承担其应有的德育教育作用。

  3、道德教育虚无化。道德教育是修己达人的德性教育,其根本在“为己”,其方法在践履。而当今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只是一种知识教育与学科教育,它过于注重道德理论、目标的理论建构与教化,而忽略了道德教育的主体性要求与实践性要求,以分数定优劣,以成绩论成败,导致学生知行脱节,道德知识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大大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成效。由于道德教育实践性缺失,高校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概念的灌输,而没有德性的内化,无益于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建构。在面临复杂多变的道德生活时,学生应变能力较差。大而空的德育理想、目标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不能加强德育的作用,反而淡化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造成了高校道德教育的虚化。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华放射学《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月刊)创刊于1953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 《中华放射学杂志》为放射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放射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放射学领域经验丰富的科...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月刊)创刊于1979年19月,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一本专门发表现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内部审计《中国内部审计》
《中国内部审计》杂志,于199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068/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卷首、...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杂志,于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653/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杂志,于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323/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
核动力工程《核动力工程》
《核动力工程》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158/TL,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制与仪表...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