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打击乐艺术的表现力最为丰富,美学中的“崇高”、“优美”,都能得到完美的诠释。普通高校开展打击乐艺术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扩展学生审美视野,提高审美能力;舒缓紧张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普通高校开展打击乐艺术活动的条件是:领导重视;必要的资金投入;保存乐器和服装的仓库;称职的教师。普通高校打击乐艺术活动发展的前景是:每所普通高校都成立学生打击乐艺术团;以城市或地区为单位,举办“普通高校学生打击乐艺术大奖赛”;以网络为平台,以教育部、文化部和广电部为牵头单位,举办“全国普通高校学生打击乐艺术大奖赛”,评选优秀作品,表彰先进单位。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学生艺术活动 打击乐
一、引言
打击乐艺术是人类发明创造的高级智慧形式,它始终伴随着人类前进的脚步。打击乐艺术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吸引着青年人的关注与热爱。高校是青年集中的场所,在高校开展打击乐艺术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空间。
打击乐艺术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具有迷人的魅力和不朽的生命力?开展打击乐艺术活动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哪些关联?打击乐艺术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普通高校学生打击乐艺术活动可以朝哪些方向展开?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怎样开展打击乐艺术活动?互联网对于高校开展打击乐艺术活动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推动打击乐艺术活动在高校开展起来的关键在哪里?本文作者是艺术理论课的教员,是大学生军乐团、威风锣鼓队和话剧团的指导教师,因此,愿借全国第三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的机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总结普通高校开展打击乐艺术活动的意义与方法,并探讨今后发展的方向与策略。衷心盼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与响应。
二、对打击乐艺术的回顾
用“敲打”和“拍击”的方法发出声音的乐器统称为“打击乐器”。用打击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叫“打击乐”。诉诸听觉的部分属于音乐范畴,诉诸视觉的部分属于舞蹈或戏剧表演范畴,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打击乐艺术”具有跨门类的性质。
打击乐艺术是怎样产生的呢?艺术史家告诉我们:艺术起源的上限是原始人打造的“第一把石刀”。我们根据这一理论进而推断:原始人在打造工具的同时,也打出了对于“节奏”、“音色”、“音量”、“速度”、“力度”等概念的感觉。当他们自觉意识到这些感觉,并且以“游戏”的态度再现并且欣赏它们的时候,艺术随之诞生了。因此说,人类是在打造第一把石刀的时候,打造出了艺术和懂得艺术的自己。
打击乐伴随着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以鼓为例,世界各民族都有鼓的身影与声音。《礼记》中记载:早在“伊耆氏”之时就已经有了“土鼓”,即陶土做成的鼓。《太平御览》中记载:相传在涿鹿之战中,“黄帝杀蚩尤,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到了周代,专门设置了“鼓人”来管理鼓制、击鼓等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先导。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从远古蛮荒一步步走向现代文明。在远古时代,鼓被尊奉为通天神器,用于各种祭祀活动,如祭天地、祭鬼神、祭先祖。鼓具有良好的共鸣效果,声音激越,能起到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成为战场上的指挥号令。“击鼓进发”、“一鼓作气”等成语就是最好的证明。鼓的用途不仅在于祭祀与军事,在其它领域也大显身手。如狩猎时,人们用鼓声驱赶野兽,使其因惊慌而陷入包围圈;又如劳动竞赛、体育比赛、喜庆集会、赛船、舞龙、舞狮、戏剧、舞蹈、生活报时(晨钟暮鼓)、驱逐病魔(挽救精神病患的手段)等等。关于鼓是谁发明的,《乐器发展史》中开列出了一大串种族名单,如阿拉伯人、犹太人、埃及人、巴比伦人、帕提亚人、波斯人、中国人、斯拉夫人、非洲人……由此可见,人类文明的每个角落都轰鸣着鼓的韵律。到了当代,鼓的材质和造型随着科技进步而有了新的发展,鼓队的编制越发壮大。如亚洲运动会山西农民表演的威风锣鼓,又如北京奥运会上的“击缶”表演,打击乐艺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给世界带来了无限的豪迈与激情。
三、打击乐艺术美学价值分析
研究打击乐艺术,首先要从研究“打击乐器”开始。人类从打造“第一把石刀”时起,就发现了石头的“声音”,发现了声音的物理属性和美妙质感。后来陆续发现了拍手、跺脚、敲打木棍、贝壳的声音、拍打动物尸体的声音、动物皮膜蒙在树桩或者陶罐上的声音,再后来又发现了青铜器、铁器的声音。弓箭的声音转化为提琴、胡琴、竖琴、琵琶、吉他的声音。牛角、海螺的声音转化为圆号、小号、长号、大号、萨克斯的声音。最初的打击乐艺术,使用的乐器都是非标准音高乐器,以节奏为主要表现手段。随着乐律的产生,打击乐器家族中开始出现了标准音高乐器,例如编钟、石磬、云锣、定音鼓、排鼓、管钟、木琴、马林巴、钢片琴、多音木鱼等等。有的乐器学家将钢琴也划分在打击乐器的行列里,似乎有些道理。打弦乐器(扬琴)一直被排除在外,不知是什么原因。好在打击乐器的家族里成员众多,少一个半个的,不影响大局。
根据是否符合标准音律,打击乐器分成两大系统:符合标准音律的,可以演奏出旋律;不符合标准音律的,则不能演奏出一般意义上的旋律。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二者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分呢?不可。凡是听过交响音乐会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弦乐和管乐在那里絮絮叨叨忙活大半天,最后,铜镲“嚓”的一声,画龙点睛般将乐曲推向高潮。可见打击乐器的独特美质是其它乐器所无法代替的。
如果问音乐中哪类器乐形式的表现力最丰富,回答应该是打击乐艺术。美学范畴中的“崇高”、“优美”、“滑稽”、“幽默”等概念,在打击乐艺术中都能得到完美的诠释。鼓声的硕大,铜器(锣、镲)的响亮,与自然界中的高山大海闪电雷霆相对应;欢快的节奏配合着柔美的舞步,表现出优美的心境;小镲的“碎嘴”与小锣的上滑音,配合出小丑的形象;梆子的“笃笃”声,能让人联想到小媳妇骑毛驴、啄木鸟逮虫子。弦乐、管乐的艺术表现力虽然有其美妙之处,但是,打击乐所能表现出来的魅力是它们永远不能取代和超越的。人们在发明打击乐器方面,动了不少脑筋,用聪明和智慧创造出了奇妙的东西。例如有一件乐器被称作“雨筒”,在一米多长的竹筒上,按螺旋形钻若干小孔,插入竹针,装入草珠儿,倾斜转动,发出意境微妙的静夜滴雨声;还有一件叫“响尾蛇”,弓形,下端一个木球,上端一个木盒,盒内装小锤,拨动木球,木盒共振发出“嘎拉拉”的声音,与响尾蛇发出的声音极其相似。人们的智慧不仅展现在发明乐器方面,在打击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上,也是精品纷呈。比如打击乐小合奏《老虎磨牙》、《鸭子拌嘴》、《老鼠娶亲》,又比如大鼓二重奏《牛斗虎》,小军鼓齐奏《轮机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