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优化德育环境,创建网络文明
优化德育环境是渲染德育教育气氛,感化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职校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为此,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优化德育环境。
首先要建立健全网络立法,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有关调查发现,网吧中绝大多数人是在玩游戏、聊天、甚至在看黄色网页,不少青少年沉溺其中,网吧似乎成了游戏、色情、暴力的代名词。网络目前确实有不少问题,但从社会发展看,它又有着深层次的存在价值,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朱彤说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刀切地把网吧都关掉,我们要做的是致力于淡化网络“游戏厅”的色彩,恢复它连通世界、获取信息的本来面目。因此,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网吧管理,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和传播,是当务之急。
其次要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一些家长,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了电脑,至于孩子用电脑来干什么,则全然不知,更谈不上管教和指导了。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如果父母有时间能和孩子一起上网冲浪,既可与孩子分享网络带来的快乐,又可以及时引导孩子有选择地汲取网上的知识。
最后要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等特殊功能进行宣传活动,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德育引导。据研究证明,在青少年(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孩子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
4、拓展德育模式,增强德育实效
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的核心是道德知识的识见、道德规范的训练、榜样典型的诱导,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面临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创新性,这种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不太适应。那么,如何对待现如今学生上网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呢?“变堵为疏”应该是我们正确引导网络一代的最好方式。在“变堵为疏”的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具体做法有:
(1)加强教育引导。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例如:针对部分沉迷于网络而影响了学习的现象,我们曾开展“网络与学习”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上网与学习这对矛盾的辨证统一关系。我们还举办了“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题的辩论赛,开展“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的探究活动,通过辩论、调查、研究,达成共识,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把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校园网、校园网吧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是管理好学生上网的一个好方法。还可以建立学生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设他们感兴趣的栏目,只有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改变他们不好的上网习惯。
(3)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上书店、网上图书馆、网上学校相继出现。其中大多数网校的主要功能是补习辅导,设有教师教案、备课笔记、教学重点、难点、例题分析、试题、疑难介绍等内容,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网校在栏目的设置上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和创新,有学习方法指导,难题攻擂、在线答疑、智力开发训练等普遍受欢迎栏目,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题和看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4)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心灵之家”
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现代中学生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滞后、生理心理需求与现实、生理心理发展与社会环境教育往往会产生矛盾,从而使中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目的。
(5)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任课教师在做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设计方案中可以有这样一栏内容:该课件中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思想教育。有了这种要求,老师们在设计课件时就会主动去考虑,在课件中如何展示德育思想,使学生既学到了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6)让网络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
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从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寻找、分析、过滤并提取有用的信息加以适当的利用,将成为现代人学习和生存的本领之一。当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被广泛推广,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亮点,我们要借此东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让学生学会一种研究方法,一种运用网络提供的全新手段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此外,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还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比如学生网页(课件)制作、打字、制表等比赛,既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及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又能挖掘学生潜能,养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7)让网络成为学生的就业指导热线
就业指导是职业学校的一大特色。职校学生毕业后,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就业。走向社会后,很多学生求职无门或见工失败,可他们大多数不愿再回到学校求助老师。现在他们可以在网上求助,除了指导老师向他们传授一些求职要领和求职秘诀以外,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招工信息,让同学们在网上查询,找到适合自己的工种去应试。
三、结语
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抓好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主动积极占领网络阵地,既是广大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帮助中职生在网络时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新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在发扬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主动积极的适应形势的发展,及时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模式,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框架,努力做好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用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抢占网络阵地,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 用文明、道德、优良的环境规范学生,以更好地开创职校德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