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很好地调节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之间的关系,处理其竞生产生的问题,消除各个质构相互交错形成的矛盾,使各个质构平衡发展是当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首要问题。
三
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这五大质构相克相抑,相互竞生,形成结构张力。随着现代技术以及教育的发展,各质构不断壮大,必然会产生多向调适,实现动态平衡的统一。必将找到解决各质构竞生问题的办法,因而各质构良性循环,螺旋发展,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这一质域走向共生。共生“既不是客体占据着矛盾的主导地位,主体依从依生于客体,形成客体化的主体;也不是主体占据着矛盾的主导地位,主体征服客体,形成主体化的客体。而是主客体相适相宜,协同共生,形成一种和谐的、高级形态的美。” [4]P36要使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各质构“相适相宜,协同共生”我们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在注重智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微观渗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树立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应实施爱心教育,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等有效途径解决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经济困难问题,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坚持完成学业;还应对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帮助他们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克服自卑、失落、懒惰等心理,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要解决智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竞生问题,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拒绝使用高中教材,民族预科院校自主编写教材。教材编写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体现“学科预备学习”、提高相关学科能力过渡的特点。第二,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杜绝高中“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尽可能地采取阅读、讨论等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习惯。第三,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少数民族预科生技能的培养。应开置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英语教学中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授予民族预科生基本技能,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要重视体育教育。不仅要开设体育这门课程,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如班级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跳绳比赛等等。通过体育锻炼,不但可以促使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体态更加健康俊美,更加匀称的发育成长,还可以使他们从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心态,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积极开展美育。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时,应将美育贯穿其中,对民族预科生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适当传授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知识,同时教师通过自身美的情感、言辞、气质、形象,来揭示新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课后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开展唱歌、舞蹈、乐器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使学生在美育中获得技能,在美育中培养特长,在美育中塑造良好的人格,从而形成高尚的情操。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质域内部的各质线相对独立,各自发展,形成结构张力;而各质线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结构聚力。张力与聚力的结合,“形成了质域的间性,潜滋暗长了趋合性”[2]P10,形成多质依生、多质竞生、多质共生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这一大质域,“诸种单质单生的对象,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据一定的联系集结起来,形成一个多质群生的美学质域”,非线性有序地循环对生,螺旋发展,构成了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这些牢固而完整的质构。质构与质构之间又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同样形成结构张力与聚力,张力与聚力相互交错,逐渐发展,逐步升华,立体环进最终推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这一质域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S].1999.6.
[2]袁鼎生.论学科生态[A]. 生态视域中的特色学科建设与发展[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丰子恺.论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1985.
[4]黄秉生.民族生态审美范式[A]. 民族生态审美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