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生态逻辑框架,挖掘该教育的组织状态、结构状态,展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这五大质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更好地开展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从而推进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建设。
关键词:生态;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1]P13这就决定了学校教育要实施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等环节。当然,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也不例外,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这几个质域构成了民族预科教育的逻辑框架,生发了逻辑生态。
逻辑生态指的是“生态系统的组织状态、结构状态和本质状态”[2]P2。研究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生态逻辑框架,挖掘该教育的组织状态、结构状态,展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这五大质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更好地开展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从而推进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建设。
一
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这五个部分共同组成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这一大质域,这几个部分相互独立,是各个独立的质构,各个质构又由多个质线纵横交错形成。
德育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居于统率地位。其任务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质线组成少数民族预科德育这一质构;
智育是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授予学生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同时在授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应对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因此,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历史教育、化学教育以及应对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育等质线构成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智育这一质构。
体育也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因为体育是提高大学生体能体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体育,可以促进学生体格以及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民族预科体育这一质构是由课堂体育教育、课外体育活动、班级体育活动等质线组成。
劳动技术教育就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其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学生“学以致用”这一问题,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劳动技术教育这一质构是由第二课堂教育、计算机应用知识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质线组成。
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美育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的目的,美育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师的情感教育、少数民族风情教育以及演讲比赛、歌唱比赛、舞蹈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构成少数民族预科美育这一质构。
由以上各个质构的分析可知,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各个独立的质构又是相互关联的。智育中“应对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育”实际上就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因此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这些质线既存在在德育这一质构,又包含在智育这一质构中,可见德育、智育这两个质构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两个互不相干的质构。例如在历史课堂上,不仅要对学生灌输历史文化知识,还要通过这些历史事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美育“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的目的”实际上就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这些质线也在美育这一质构中,所以美育与德育这两个质构也是相互联系的;体育的实施过程也是传授体育基本知识的过程,可以说传授体育基本知识这一质线也可划为智育这一质构,可见体育与智育这两个质构也是联系的;劳动技术教育“就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的传授技能的过程,也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所以劳动技术教育这一质构与智育这一质构也是相关联的。可见智育这一质构与德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美育这些质构联系密切,是相互交错的关系。
美育这一质构与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些质构也是相互联系的。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开展也是实施美育的过程。这些教育如果在开展过程中没有进行美育,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无法开展。自古以来美育的作用,教育家们是持肯定态度的,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强调美育的作用;蔡元培把美育纳入了教育方针,还强调了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丰子恺也认为:“世间有‘真、善、美’三个真理。人生便是追求这三个真理的。科学追求真,道德追求善,艺术追求美。”“圆满的人格好比一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了一足,鼎就站不住。”[3]P46
同样的道理,德育这一质构与体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两个质构,体育与劳动技术教育这一质构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以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这五个质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纵横交错,相互对生,形成网状结构,这一结构就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这一大质域。
二
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各个独立质构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各质构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个质构在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各质构乃至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呈现非线性有序的规律,各质构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竞生关系。竞生就是竞相对生,是指各个质构的相互对立,由于各个质构之间的相克相抑而引发的矛盾。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由于过度重视智育,忽视了德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造成了智育的过度竞生,其竞生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育与德育的竞生 如果处理不好智育与德育的关系,就会致使智育与德育发展不平衡,造成智育与德育的竞生。毋庸置疑,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考试制度,是智育的实施方式之一。因为高考的重要性,学校过于重视智育,往往忽视了德育。少数民族预科生是高考的失利者,所以他们容易产生失落、自卑的心理,又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各个民族的学生在语言上不易交流、生活习惯上难以融合,加上他们远离家乡来到学校这个陌生的新环境,更容易产生封闭心理,形成孤僻的性格。这些都是智育与德育的竞生所产生的问题,尽快完善这一竞生关系,使少数民族预科生形成良好地性格、健全的人格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首要任务。 智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竞生 智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竞生关系主要表现在学科预选专业的培养教学没有针对性这一问题上。虽然预科教育存在“大学预备学习”的含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贯彻。由于大部分学校预科教育在教学内容偏向于基础知识教育,完全与中学教育相提并论,在预科教育的本阶段没有突出今后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方向性、针对性培养,课程的开设只是按中学的模式,没有开设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这就是智育与劳动技术教育过度竞生引起的矛盾。因此,该教育没有按照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实际进行,没有较好地在学生中进行技能教育、素质培养,不能很好地塑造学生的特长,因而学生也没有形成新的素质,这就致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一般化和简单化。 智育与体育的竞生 由于大多数学校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涉及到学生预选专业的问题,所以一些民族预科院校高度重视智育而忽视了体育。由于文化课程的科目众多,所以体育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甚至某些民族预科院校的教育培养方案中没有设置体育这门课程。因为学校的不重视,又致使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被忽视。在强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得不到适当的体育锻炼,其的体质就会下降,容易引发身体上的疾病;没有适当的体育锻炼,民族预科生的身心也不能较好地发展,容易出现压抑、暴躁、叛逆等情绪,从而引发心理疾病。因此学校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体育这一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体育这一质构的发展,解决体育与智育竞生的矛盾,从而促使民族预科生身心良好地发展。 智育与美育的竞生 在当今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智育与美育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造成了智育的过度竞生。一些教师在智育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只采取抽象的逻辑说理,没有实施美育,加上大多数的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注重通过美的气质、形象、言语来传授知识,没有注重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智育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引发了智育与美育不平衡的矛盾,造成了智育与美育的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