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农村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农村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来源:互联网 sk012 | 山长理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农村教育;人文教育;缺失;原因与对策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 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人自身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内容。而目前农村人文教育缺失的状况比较严重,造成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农村教育的城市取向、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重理轻文的观念。通过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村人文教育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村教育;人文教育;缺失;原因与对策

  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提高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因而,农村教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农村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巨大的困境,尤其是人文教育的缺失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这种状况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农村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

  目前,农村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学校教育一直以来以知识学习为主,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情感、价值观、人生观、心理健康等人文教育的培养,造成学生身心片面的发展,没有使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这导致学生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误入了人生的歧途。由于在学校中没有受到人文的关怀和教育,他们的道德水平严重下滑,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了扭曲,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欠缺,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和关怀,利己主义十分严重。同时,由于缺少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他们对社会极不适应。面对现在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无所适从,处于一片迷茫之中,心理压力增大,甚至出现了精神失常。据新华社报道,长春农安县一个农民家庭老老少少六口人被杀,凶手竟是这家的三儿子,而他就是一个“初中毕业后整日游手好闲”的“游民”,他因受到家庭的谴责而恼羞成怒,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兄嫂、妹妹、外甥女。[1]

  人文教育的缺失不仅给学生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对农村的精神面貌造成了极大地冲击。学校是农村中塑造人的主要场所,其人文教育的缺失加剧了乡村社会的不和谐。现在的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亲情淡化、功利主义至上,道德水平严重退化,偷窃、打架斗殴的行为时有发生。农村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安宁。

  二、农村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农村人文教育缺失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育的城市取向。现行的农村教育体制是以城市为榜样的,教育的内容、培养目标、方法、评价体系都是城市教育的翻版。农村学校中到处渗透着城市文化的意象,而农村的特色文化在校园中却难以寻觅。学校即使开设人文教育课程和活动,但也是有着浓浓城市色彩的人文教育。虽然城市和农村的人文教育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开设的,但是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和环境毕竟是不同的。农村人文教育一味追随城市的脚步,脱离农村的生活实际,导致人文教育缺乏生机和活力,对学生缺少吸引力。学生对城市化的人文教育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对这种教育难以产生心理认同和内化为行为规范的动力,只是对学校要求的敷衍了事。而农村特色的人文教育知识又被排斥在校园之外。这导致农村人文教育的虚化。现在,“传统的乡村文化价值已然瓦解,现代价值理念又无法真正深入,从而导致乡村生活伦理价值的虚化,利益本位、家族本位成为乡村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2]

  2、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以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的衡量标准,考试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在“以考为本”的大环境下,人们判断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就是升学率。因而,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迎合人们的教育需要,把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其他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这个中心。所以,学校逐渐成为一个智育培训的场所,分数成为教学追求的目标。而与考试无关的品德、情感陶冶、价值观、人生观、合作精神等人文素质的培养,被学校抛到九霄云外,难以寻觅。学校教育成为一种没有人文内涵的机械训练,学生沦为分数的奴隶。同时,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强化了教育的应试性,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人文性的流失。在这种社会结构下,农村人渴望向城市的流动,追求城市的生活成为他们的梦想。所以,这成为农村父母投资教育的动力,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试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过上都市人的生活。他们只关心孩子如何成才,而忽视了让孩子如何学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在他们眼里,这是不重要的。因而,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人文教育的缺失。

  3、“重科学、轻人文”的思想观念的束缚。近代以来,我国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努力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主要学习的是中国社会急需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被放在了一个若有若无的地位,这种“重科学、轻人文”的观念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植根于人们的内心。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自然科学和技术大显身手,人们对其推崇备至,进一步压缩了人文科学的生存空间。在学校教育中,人们普遍重视理科而轻视文科。如今教育的功利性更强化了人们对社会急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理工科较好的就业形势使农村学生大量涌入理科,而文科却是门可罗雀。这一观念的大行其道使农村人认为学习人文知识没有多大用处,主张学校多教学生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术。“在这种狭隘的“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教育无视个人自身的发展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科学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智能与情感等方面得不到全面、协调发展。”[3]由此可见,在农村学校中,人文教育难有立足之地。

  三、重塑农村教育人文内涵的策略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如果一种教育没有了自己的灵魂,那么这种教育就是空洞的、无用的,甚至是戕害人身心健康的教育。因此,为了农村教育健康、和谐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重塑农村教育的人文内涵。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目前农村的应试教育只关注学生的智育和分数,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和本体价值。“教育的本体是教学成人,通过教学而形成人,增进人的知识、品德和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理想和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本体价值。”[4]可见,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才是教育的真谛。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品德、文化修养、价值观、人生观、社会适应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价值、尊严、人格、情感的重要性,学会关心人、理解人和与人和谐相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农村教育要转变重理轻文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人文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在教学工作中要制定明确的人文教育实施方案,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组织开展各种人文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校园环境。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杂草学报《杂草学报》
《杂草学报》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861/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杂草生物安...
辽宁建材《辽宁建材》
《辽宁建材》杂志积极宣传建材行业的经济建设、生产经营、科学技术、企业管理、市场销售、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新效果,积极报道建材行业发...
大学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
《大学图书馆学报》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952/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用...
内燃机学报《内燃机学报》
《内燃机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刊载内燃机方面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报告,或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性文章,也包括产品...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杂志,月刊,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后勤工程学院主办。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主要刊登军事建筑工程、营房管理与环境工程、后勤信息工程、军事油料应用与...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