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手段,强调创造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精彩的导入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学习的兴奋点上,让学生的思维力很快进入最佳状态。。
2、对音乐产生直接的感知活动,激发学生在课堂情境下全身心投入对音乐的体验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中有动有静、动静交替,既符合音乐学习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
3、对音乐产生理解和认识的体验活动,通过教师创设的相应教学内容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学习方法,感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保持持久的音乐学习兴趣。
4、在以“创”为运用活动中,教师只向学生提供一些元素性的材料,着眼于发挥和挖掘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激励学生进取,使学生在努力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从而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七、“激趣-表现-创编”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激趣-表现-创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同时,也留给我值得思考的问题:
1、“激趣-表现-创编”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情感体验中相互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激发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对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产生积极的作用。
2、“激趣-表现-创编”模式的根本保证,在于灵活使用模式流程。同样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收到同样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把握主导模式,不唯模式而模式,使教学过程依于模式,又高于模式。
3、“激趣-表现-创编”模式追求的目标在于促知、辅德、开发智力,要在学生发展上下功夫。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等人提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因此,必须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是“激趣-表现-创编”模式最终的归宿。
总之,我在学校音乐课程的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也推动了艺术活动课的正常开展,使音乐教学得到了课内外的互补、延续与深化,使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由于教学模式具有完整性、简略性、开放性、操作性以及相对稳定性与灵活性等特点,而我的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尚待开发的领域需要我去探索。我会争取在模式研究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更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