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浅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 “激趣-表现-创编”模式教学
浅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 “激趣-表现-创编”模式教学
来源:互联网 sk007 | 张君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在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手段,强调创造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精彩的导入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学习的兴奋点上,让学生的思维力很快进入最佳状态。。

  2、对音乐产生直接的感知活动,激发学生在课堂情境下全身心投入对音乐的体验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中有动有静、动静交替,既符合音乐学习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

  3、对音乐产生理解和认识的体验活动,通过教师创设的相应教学内容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学习方法,感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保持持久的音乐学习兴趣。

  4、在以“创”为运用活动中,教师只向学生提供一些元素性的材料,着眼于发挥和挖掘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激励学生进取,使学生在努力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从而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七、“激趣-表现-创编”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激趣-表现-创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同时,也留给我值得思考的问题:

  1、“激趣-表现-创编”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情感体验中相互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激发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对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产生积极的作用。

  2、“激趣-表现-创编”模式的根本保证,在于灵活使用模式流程。同样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收到同样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把握主导模式,不唯模式而模式,使教学过程依于模式,又高于模式。

  3、“激趣-表现-创编”模式追求的目标在于促知、辅德、开发智力,要在学生发展上下功夫。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等人提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因此,必须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是“激趣-表现-创编”模式最终的归宿。

  总之,我在学校音乐课程的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也推动了艺术活动课的正常开展,使音乐教学得到了课内外的互补、延续与深化,使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由于教学模式具有完整性、简略性、开放性、操作性以及相对稳定性与灵活性等特点,而我的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尚待开发的领域需要我去探索。我会争取在模式研究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更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杂志,于197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185/T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安徽工学院学报《安徽工学院学报》
《安徽工学院学报》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学术刊物。主要发表该院师生教学与科学研究成果,深入探讨科学技术领域理论与实际问题,广泛进行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和科技...
地方病译丛《地方病译丛》
《地方病译丛》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主办。 《地方病译丛》该刊报道国外有关鼠疫、布氏菌病等地方病防治研究的新技术、新理论、新动态,提高本地...
中国骨伤《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483/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科研思路和...
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国家正式出版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它是由信息产业部主管,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主办的科学技术刊物。本刊以从事...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季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有关粮食、食品等综合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吉林粮食...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