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提出
虽然新教材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多年,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还广泛存在着堂气氛沉闷、教(学)法生硬、学用脱节等情况多有发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一方面老师只是一味地灌输,另一方面学生却因没有兴致而不接受。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从音乐课堂教学的结构切入,从教学模式上去研究。
为此,我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以学科基地为试点,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地实践、提炼、归纳、总结,进而创建了“激趣-表现-创编”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意义。
二、“激趣-表现-创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现实依据:
新教材的设计真正地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目的。新教材的实施改变了原来音乐知识传授方式和教学的枯燥乏味。其目的是通过挖掘音乐知识的趣味性,从而使教学活动深入浅出,更易于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新教材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聆听、表演、创编等,尤其是创能力的培养,如:聆听、表演、创编等。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一般,生源基础相对较差。因此,通过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精神,是我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及研究的重要依据。
2、音乐学科教学理论依据:
新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版)》指出:“小学音乐教育要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为知道思想,在低年级中安排唱游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这就是说,在小学低年级中要以唱游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3、儿童心理学理论依据:
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才会有明显的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利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合作学习的热情。
三、“激趣-表现-创编”教学模式的遵循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向学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乐、律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主动性。
2、实践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让学生通过“动一动、练一练、唱一唱、欣赏欣赏”来体验、感悟音乐的魅力。在动、练、唱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创造性原则: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歌曲、作品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格都得到充分和谐地发展。
4、群体性原则:
⑴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⑵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⑶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不能让班上音乐表现较差的学生沦为陪读生,不能让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要给他们自尊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激趣-表现-创编”教学模式的教学功能和目标:
㈠“激趣-表现-创编”教学模式的目标:
以德育为核心,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全面展现自我,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
㈡“激趣-表现-创编”教学模式的教学功能:
1、“激趣”在教学中具有激发学生情绪,培养学生兴趣的功能;
2、表现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功能,在教学中分演唱歌曲表现、肢体动作表现、课堂综合表现等。在课堂上,教师就容易发现学生的各种潜能,同时具有展现自我、提高心里素质的功能;
3、“创编”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儿童音乐创造力,就必须在共同活动中,尽情地用动作、语言、表演等方法创造美、表现美。小组合作在音乐创作的合作活动中,充分能够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利用小组间的竞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想像、构思和创造。
五、“激趣-表现-创编”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结构 ㈠“激趣-表现-创编”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激趣导入 表现音乐 自主探索创编 评 价 音乐知识渗透 ㈡对“激趣-表现-创编”这一模式的表述:1、“激趣导入”是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有效的进行情景设置,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入教学环节。通常运用多种方式:
⑴情景设置导入法;
⑵游戏导入法;
⑶故事导入法;
⑷猜谜语导入法;
⑸音乐形象导入法;
⑹媒体播放导入法等。
总之,“激趣导入”是在教学中用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口头和肢体语言,可以延长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能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的学习领域,是教授音乐知识的重要环节,更是课堂中培养学生在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实施途径。演唱能力、演奏能力等综合艺术表现力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自信心。表现包括: ①唱歌表现; ②律动表现; ③群体表现;(①-③的作用:增强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④个体表现;(作用:展现自我、增强自信能力) ⑤课堂学习综合表现。 3、“创编”,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有很多孩子不会创编,也不知道怎么编。很多创编活动需要合作学习,而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努力培养孩子合作学习方式。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不一样,如果合作创编活动,思维会更开阔,创造的点子会更多,更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创编活动包括:自主创编、小组(集体)创编 。创编内容包括:歌词创编、节奏创编以及肢体动作创编等。 4、“评价”,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创建民主、互动的音乐课堂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然而,课堂教学有民主、有互动,就会有评价。可以说评价是动力器,它将教学引向深入。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应做到: ⑴评价要及时; ⑵评价的方式要多样; ⑶评价内容要正确、具体。六、“激趣-表现-创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