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扩招使学生人数骤然增多,教学管理环节和内容明显增加,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对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2.7%迅速上升到了2002年的15%、2009年的24%,如以世界上公认的15%毛入学率作为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个标志,那么我国早在2002年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而浙江省的高等教育教育发展更是领先于全国,在200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40%,并预计2015会超过50%,将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但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校教育设施趋于紧张,办学资源被稀释,生师比例不断上升,生均指标全面下降。从教学管理角度看,高校扩招使学生人数骤然增多,教学管理环节和内容明显增加,另外,现阶段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拜金主义、就业困难等问题也对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对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创新。以一种开放、多元、人性化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以一种创新的理念,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探讨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管理过程中始终把尊重个体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将最合理地调配学校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我们的目标追求。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管理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要有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一般管理经验,更要了解、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深入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际层面,充分把握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提高其管理水平,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开放管理的思想,树立可持续管理理念,从而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提高的目标。
二、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全面实施科学化管理。
2.1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对教师来讲,“以人为本”就是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目的;对学生来讲,“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围绕培养学生成才为中心开展工作[1]。
2.3 倡导“全面育人”宗旨:全面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不仅包括知识素养和技术能力,还包括健全的人格。现代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建立应把“育人”作为宗旨,促进教育教学向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转变,培养品格素养全面而完善、知识素养全面而合理、能力素养全面而切实的“三全”人才,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化的统一。
2.2 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中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出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且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标和路径,即“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传统单一的传授知识手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因此,高等院校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管理观念,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求科学合理的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2]。
2.4 实施科学管理的方针:科学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理论,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理论支撑,为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最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综合素质的要求,遵循科学的管理方针、程序和方法,实施教育教学的科学化管理,使教学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等得到充分利用,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使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化与最优化,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创新人才。
三、探索制度建设的创新举措,以开放、多元、分类教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1 课堂开放和专业开放:课堂开放是让学生在完成自己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我的期望值来自由选择课堂,让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接受不同课程文化的熏陶,能够领略不同教师的授课风范,从而打破班级、年级、专业等种种限制。一方面让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另一方面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自我的选择得到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开放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开放的尝试,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任务的同时,能够通过辅修来拓宽专业口径,完善知识、能力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3]。学生修完辅修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则可以取得相应的辅修专业证书。如最终不能完成辅修专业计划所要求的所有课程学习任务,则已获得通过的课程学分可以作为学生在校时的学业记录记载在学籍档案中,并可以给学生提供修读该门课程的学业证明。
3.2 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开放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的有机融合,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提高学生科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实验室开放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层面的开放, 即学生可以自由确定实验的时间; 二是内容层面的开放,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内容, 或是在教师指定的范围来选定实验内容; 三是对学生课外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开放。
3.3 考核制度的改革创新:树立科学的考试观,推行素质教育观念,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建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核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将理论知识与能力、创新等因素结合综合考察,既可以有个性化的评价,也可以进行统一的评定,并将与课程有关的创新活动与成果纳入到考核评价中,以此激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考核目标从“考知识”为主向“考能力”为主转变,以达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