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可以把语速读慢些。
师:说得好。
生:我觉得读的时候语气可以悲伤些,可以轻一些读。
师:是否应该读得轻一些刘老师先保留意见,呆会学词的时候,再来讨论。把你们俩的综合起来就很语速要慢些,语气要悲伤一些,语调低沉些,是吗?同学们再在下面读一读,注意语速,语调,语气,读出忧愁、悲伤之情。
(生自由朗读)
师:哪位同学再来读读?好,你来!
(一生朗读)
师走向一位同学
师:能评评他的朗读吗?
生:我感觉他读得还行,可惜他有两个字读错了。
师:你听的很细心,你说说,是哪两个字?
生:也拟的拟,她读成了“也sì”。
师:也拟,是也打算的意思,提手旁。还有呢?
生:还有“日晚倦梳头”的“倦”,他读得也不对。
师:谢谢你的指正,“倦梳头”,可不是“卷”哦。
师:咱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吧!
(一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全班学生情不自禁的齐鼓掌)
生:我觉得很悲伤,好像心里很忧愁似的。
师:恩,你说出了我心中的感受。老师心中的哀愁也被牵引出来了,我也来读读试试,大家听后也来评评。
(师同样深情并茂地朗诵)
(全班学生再次情不自禁的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可老师需要真诚的评价。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很动情,让我很感动。
生:我觉得您读得很有感情,而且感觉您好像变成了词中的那个女子。
师:同学们,要想读好词,不仅仅是把音读准,把节奏读对,更重要的是走进词中去,把自己变成词中的人,这样才能真正的感动自己,感染别人。现在,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词中的主人公,来充满哀愁的读这首词吧!
(生再次齐声你朗诵该词)
师:同学们,如果你被这首词感动了,说明你读得很投入,很动情,如果你被这首次词深深地打动了,说明,这首词写得真好,好到只是读一读,就足以让我们动容。那么,词人师如何抒写愁情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的一字一词一句中去,去品味那深重的哀愁。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品一品,看词中哪个字,或是哪个词、哪句话,让你感受到了愁情愁绪?可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悟。
(学生一边读一边琢磨,并在自己感受到愁情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悟。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品味情况。)
师:刚才刘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都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愁情的?
生:我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感受到了深深地愁情,因为这愁情连舟都载不动,可见愁有多深重。
师:“只恐”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生:只是担心的意思。
师:只是担心这舴艋般的小船啊,载不动我这心中深深的哀愁。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多情的语言描述过愁啊,你们还记得学的有过写愁的诗词吗?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谁的?
生:李煜的《虞美人》
生: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愁,举杯消愁愁更愁。”
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师:又是李煜的,《相见欢》
师:同样是写愁,李白用“抽刀断水水更流”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愁的长度,而我么的女词人李清照呢?她用“载不动许多愁”写出了——
生齐声:愁的重量。
师:我们的词人在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愁的重量,真是别出心裁。咱么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
师:谁再来说说,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愁情?
生:我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句体会到了愁情,想说什么,还没说出话来眼泪就忍不住夺眶而出,可见愁情至深。
师:这眼泪是情不自禁流出来的,这一行为细节的描写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愁情。是什么让词人如此悲伤呢?你们能从词中找到有关的语句吗?
生:物是人非事事休中的“物是人非”
师:这“人非”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本首词的写作背景,看一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认为“人非”指的是她的丈夫去世。
师: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师宋代四大学士之一,他们结为连理后,,两人一起搜集整理金石书画,一起研究学术,两人可谓志同道合,婚姻生活非常幸福,可是,幸福总是那么短暂,金兵入据中原,他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南迁,到南京后不久,赵明诚因病去世,独留李清照一人在这人世间游荡,和丈夫一起搜集的金石书画也流失大半,国已不国,家已不家,此情此景,怎不是“物是人非”啊!
生:曾经的女个快乐的李清照不见了,现在是满腹愁情的李清照,所以“物是人非”。
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所有的美好都成为过眼云烟,徒留伤心人独自伤悲,真是愁断肠啊。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物是人非”的悲惨,读出“欲语泪先流”的愁情。
(生深情朗诵)
师:“物是人非事事休”,所谓“事事休”,是什么意思?
生:是说什么事情都不想做的意思。
师:那在这首词里,主要表现在哪个地方呢?你能发现吗?
生:日晚倦梳头。
师: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日色老高了,还不想梳头。
师:“日晚”是指“日色已晚”,还是“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呢?你们说说。
生:我觉得是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她还不想梳妆打扮。
师: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觉得是天色已晚,她还不想梳妆打扮。
师:不管是太阳升得老高,还是日色已晚,都可以看出,她是不愿意梳妆打扮的。
师:“倦”在现代汉语中常常是疲倦的意思。在这首词中呢?
生:在这首词中是“不想”的意思。
师:我说这词人也太懒了,怎么就不想梳头呢?
生:她不是因为懒才不梳,是因为……(生沉默)
师:你们听说过这句话吗?“女为悦己者容”,你们说,她为什么不梳妆打扮啊?
生:是因为她即使打扮的再漂亮也没有人欣赏了,她丈夫已经去世了。
师:说的真好。再漂亮再美,又有谁人看?这一细节描述真是表现出了无限哀愁啊!
师:这首词虽只有一个“愁”字,但其实句句都在写愁,你们看这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尘土缘何时香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