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问子一代三种基因型的比例
(2)子一代随机交配,子二代三种基因型比例是否与子一代相同?说明理由
这便是数学中概率问题与生物知识的交叉。由于在平时训练中,很少设计概率问题,所以这道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很陌生。在这份考卷中,还有很多数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学生们遇到这一类试题,总是觉得很难。而事实上,试卷中并没有多少超纲的内容。这给我们的导向是:在课堂上,需要我们的老师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同时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有益的。
例如,联系计算机与算法,函数与股市图、CT扫描图,空间几何视图与计算与飞机、车辆的设计关系,三角函数与测量山高、航海行程、光照及房屋建造合理性、调整电网,概率、统计与彩票,最值与桥梁承载设计等。
我们知道,抽象的知识迁移性是最强的,越是具体的东西就越难在其它地方扩展。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解题思维能力,而不是具体的解题技巧。在过去,由于试题形式总是具有一定规则,所以老师们可以就题讲题,搞题海战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对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际上,在新课标中早就提出:使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如今,“高校联考”让新课标向前迈了一步,作为教师,必须要看到这一现象,并在我们的教学中作出相应改变。
总而言之,数学原本就是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发现,教师自己要善于发现,同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重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我们的民族培养新一代的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五校联考变六校联考 名校招生掐尖之战愈演愈烈【N】,《中国青年报》,2010,10
【2】五校联考名词解释 百度百科
摘要:新课标的颁布,以及“高校联考”的到来,使得从课程标准到人才选拔机制都更为关注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必定要做相应改变。
关键词:新课标,联考,灵活应用,改变
古往今来,学数学到底是为了应用还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界争论的焦点。
现如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其中提到,高中数学是基础教育,包括两方面含义,一,为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另外,在如今的新版教材中也增加了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数学课标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这也是数学要想走的更远,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对于现代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一门知识,是否能使潜在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人们很难做出判断,也就不会太在意,最看重的往往是它显而易见的应用价值。
但是,尽管新课标已经颁布几年了,在各省命题试卷中考察学生数学应用方面的能力体现的并不十分明显。由于受我国长期以来评价机制的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及教师教学成绩的评价必定与考试息息相关。老师们也习惯了,怎么考怎么教,所以虽然新课标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在课堂上,许多老师可以依旧按照原有的题海模式,围绕一纸试卷就题讲题,一再强调解题技巧,重在解题程序的归纳,细枝末节的强调,而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当下,一场新的革命正悄悄地酝酿着。众所周知,高考从考试的用途和目的上来讲,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然而,多年来长期使用的高考机制无论是题目设计,还是考试方式,都已经无法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求。于是从2004年起,许多知名高校开始自主招生,但由于考试时间、地点等问题,使得参加考试的学生与家长都不堪重负。由此,2010年“高校联考”应运而生。1月16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共同组织的2010年自主选拔测试笔试在全国28个城市举行。
尽管,2010年的尝试引来多方不满,如考题难度过大,内容超纲,时间过长等等,但是“高校联考”却如雨后春笋一般,虽然稚嫩,却必定充满生命力,迫不及待的成长着。并且事实上,2010年的试题正式公布以后,各方反响也都不错。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联考”数学试题,非常灵活,常常涉及到许多学科的交织,这在一些方面恰与新课标相呼应。
这一切都将对我们以后的数学学习与教学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如今,虽然高校联考的规模还不够大,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一现象,以及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产生的社会影响。
2010年“联考”后,有专家预测加盟“联考”的高校,日后会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正如其所说,如今,新一轮的联考报名即将开始,浙江大学已明确加入联考行列。据了解,今年考试整体难度将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考题会像学生们期待的那样,以熟悉的面孔展现在眼前,六所高校的招办主任都提醒,试题会有“新面貌”,考生别拿去年试题当蓝本。
值得注意的是: “高校联考”官方范题,是由国家教育考试中心推出。参与“联考”的高校是在协商确定命题思路和要求的基础上,共同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部分笔试科目的命题和阅卷工作的。而作为招生院校,他们并未参与制定也不了解范题和样卷的具体内容。
我们试想,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联考的行列。尽管近些年来,大部分高校都在向着综合性大学发展,但许多知名高校多年的传统特色依旧是主流,这一点在各校的课程设置上有所体现,例如一些侧重工科的院校,会要求全校大部分院系的学生参与学校的工程训练,包括冷热加工,外语专业也不例外;而师范类院校则会要求各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在学校实习(2-3)个月。所以即便同是外语专业的学生,从这两类高校出来,却会拥有不同的特色。这也就使得高校在选择学生时,侧重点会有很大差别。在此,我们根据一些学校的主流特色不同将其归为几类,政治类的,经济类的,师范类的,工科类的,理科类的,医学类的等。
在考题的设计方面,同是一张数学试卷,经济类院校,会希望他们的学生对利润,统计之类较为敏感,因此试卷设计中可以涉及股票走势图,统计图,银行票据,分期付款与一次性付款的利息问题;医学类院校,则会希望试题能多一些数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师范类院校会比较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政治类院校则是希望将数学融合与国家大事,百姓民生的事件中。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