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策略
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策略
来源:互联网 sk012 | 姚定春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策略,并引导他们灵活运用,以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只有掌握了策略,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能得兴应手,迎刃而解。

  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我的做法是:设计一系列体现解题策略的提示,启发学生思考,给他们指明思考的方向和方法,久而久之,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1、帮助学生掌握理解题意,搜集整理解题信息的策略

  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要求学生弄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教师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

  ●情节内容:题中说明什么数学事实?有哪些重要的数学概念?有哪些已知条件?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如有关联要求是什么?(即间接问题)

  ●解题目标:题目要我们求的是什么?要达到这些目标,通常需具备哪些条件?

  ●经验搜索:在记忆系统中是否有相关内容?能否用于解决本题中的问题?

  ●问题形象化:用简洁的符号表示已知条件和待求问题,并根据题中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树图、直观图、表格及根据自己的理解能说明问题的草图等。

  如小学数学题:“甲、乙两站共停了135辆汽车,现从甲站开出36辆汽车到乙站,从乙站开出45辆汽车到甲站,这里乙站里的车是甲站的1.5倍,原来甲、乙两站各停了多少辆车?”可设计如下揭示:

  (1)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奥苏伯尔认为,一组命题之所以构成问题情境,是因为从已知条件到问题之间存在认知空隙,学生只有明确条件和目标之间的空隙或差距,才力图填补空隙)

  (2)“1.5倍”怎样理解?

  (此题中“倍”是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是能否顺利解题的一个关键)

  (3)已知的四个条件是否有关联?“两站共停135辆”与“乙站停的车是甲站的1.5倍”有关联吗?

  (如果学生能从以往有关“倍”数的问题中调取信息,如“一个一位小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所得到的数比原来大17.1,原来的数是多少?”一题中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即扩大了10倍。则学生很容易想到这两个信息之间的关系。)

  (4)你能画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

  经过这样的题意理解、分析后,解题思路也就基本明确了。

  解决问题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涉及有关知识,能否及时回忆起已有的相关知识,并恰当地加以运用,直接影响解题的速度和成功的概率,因此,课前,要指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2、帮助学生掌握变换问题、探求解题途径的策略

  问题变换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生捕捉了题中信息,并不等于解题成功,还需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这一阶段,教师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

  化生为熟。对比较“陌生”的问题,我们应当在“陌生”中寻找“熟悉”的因素,以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通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组合图形的面积,通常是把组合图形分成几个我们熟悉的图形来计算的。

  化难为易。当所遇问题比较复杂时,我们一般可思考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易于确定解题方向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获解。

  如“红彩带长18米,绿彩带长15米,现把它们剪成长度相等且都没有剩余的几段,每段最长多少米?”这道题学生咋看上去几乎比较复杂,但如果把它转化成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素就非常容易解决了。

  化抽象为直观。为了便于解决数学问题,我们常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直观的问题,以便形象地把握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们常通过画线段图或图表,将问题直观化,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局限,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地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进行假设。改变题目的一部分条件,看这样的改变对结论有什么影响;根据改变题中的一部分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对求解结论或方案作出预测。如“鸡兔同笼”问题,我们可通过假设笼中全是鸡或兔来求解,再如“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前往B地,甲每分钟行50米,乙每分钟行40米,结果甲提前3分钟到达,问A、B两地相距多少米?”可假设甲到达B地后继续往前走,则甲比乙多行了3×50米,然后用(3×50)÷(50-40)即可求出他们行走的时间,从而求出AB两地的距离。

  数形结合。用“形”把题中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使问题简明直观。

如“一堆土,第一天运走了一车,以后每天运走剩下的一半,问5天共运走了多少?”此题可把每次运的土加起来即(++++),但这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可先画一个正方形,并假设它为单位“1”由画图可知(1-)即为所求。

  分解问题。把一个复杂的复合型问题分成苦干个有联系的较简单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小学数学题“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小明家十月份付电费64.6元,用电多少年来千瓦时?”

  两段来考虑,即100千瓦时以内和100千瓦时以外,解题问题的策略很多,教学中关键一点是教师要根据问题涉及到的策略,作出相应的设计,让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策略的特点,以其今后能灵活运用。

  3、帮助学生养成反思与经济的习惯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失败常常不是由于数学知识的缺乏,而是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非有效的运用,好的解决问题者常常监控并调整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后能自觉反思整个解题的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和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评价,这将有助于解题策略的形成巩固。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以下一些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形成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1)在开始解决问题前,你确实现解问题了吗?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电动工具《电动工具》
《电动工具》杂志,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433/TM,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标准选载、...
青海教育《青海教育》
《青海教育》杂志,于195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3-1006/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健与美、自...
黑河学院学报《黑河学院学报》
《黑河学院学报》杂志,于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565/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经济管...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331/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改...
南开经济研究《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2-1028/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国经济 ...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本刊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官方网站。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