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depression)是以情感低落、悲伤、失望、烦躁不安,睡眠,食欲,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它是一种心理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或是一组以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它是一种忧伤、悲哀或沮丧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不仅自身普遍存在,而且与许多其它精神障碍、躯体疾病、特别是社会和外部环境因素有关。抑郁心境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持续存在一定的时间,就会严重损害自身的社会职业功能,就会诊断为抑郁症。抑郁症是极为常见的心理疾病,患病人数占世界人口的5%左右,其中自杀率高达12%-14%。男性比女性存在更高抑郁症的风险[1]。
在临床上对于抑郁症的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然而,这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有效。并且,药物治疗对于有些人存在严重的副作用[2-3]。近年来,体育运动被用来作为传统治疗抑郁症的一种辅助或替代的治疗手段。Kyan1983年的调查,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则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4]。体育活动与抑郁症的研究是一跨部门研究,研究者进行对比实验体育活动和传统的治疗对于抑郁的效果,如传统治疗的心理治疗,行为矫正,药物治疗[5]。分析抑郁者与非抑郁者的身体活动和身体运动能力[6]。研究运动干预之后,能够减轻抑郁症状的运动方式和运动的效果[7]。研究对于不同的人是否有不同类型的运动更能有效减轻抑郁症状[8]。
同时研究也表明,通过体育活动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运动员缓解压力、降低焦虑水平并促进其运动技能的发挥[9-10] 。多项分析研究表明,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和传统的抑郁症一样可有效地减轻抑郁症[11]。
虽然前面的研究证明体育活动对于抑郁症状有较好的改善效果,然而,由于前面的大多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多没有采用随机分组的对比试验。尽管,这些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是难以避免的,但他们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本研究采用严格的研究方法控制(即随机对照试验),对研究对象进行与干预前的随机分组,在篮球运动干预外,受试对象不进行传统的心理障碍的治疗,不进行其它时间和形式的体育活动,对于受试对象干预期间的思想、行为进行严格的记录,对于因不可控制因素,使受试对象产生了心理影响的受试者,便放弃该对象的研究。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高校篮球教学活动对女大学生的抑郁心理障碍方面进行干预的实验研究,验证利用篮球基本技、战术教学和竞赛活动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的效果,对高校的大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普通高校的4000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的前测,以32名轻、中度以上抑郁心境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测量法
对4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SCL-90进行测量作为前测,选取32名轻、中度以上抑郁心境的大学生进行分组干预后,再次利用SCL-90进行后测,在测量的过程中全部由专业的心理教师时行指导并当场把量表收回,采用双输入法将所有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利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
2.2实验法
对32名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篮球技、战术教学和教学竞赛活动。篮球基本技术和篮球竞赛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后的第3周和第12周分别进行SCL-90的测量,对前、中、后三次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3实验过程与因素控制
对实验的对象进行了辅导员和同学的咨询,保证了实验对象在一定的基础上存着抑郁心境,整个实验过程中,由被实验对象的室友进行暗中对实验对象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干预实验的内容以篮球基本技、战术的简单教学和教学竞赛,每次课为90分种,前60分种进行基本技、战术教学,后30分种进行篮球竞赛,整个过程中不强调技术动作的精确与细化,在教学竞赛过程中适度放宽犯规的条件,增加篮球竞赛的趣味性,教师在上课调节好心情,力争保持良好的情绪。力求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在整个实验期间,所有研究对象不服用抑郁治疗的相关药物,不参加其他的心理健康培训,在此基础上进行体育干预治疗。
3.1 研究对象的抑郁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的对比
对4000名大学生进行SCL-90测试后,对依据抑郁得分进行排序,选取了32名学生,对这32名学生的抑郁得分和全国常模进行对比,这32名学生的抑郁得分与全国常模存在着显著性差差异(t=6.931,p≤0.05)。
表 1 研究对象抑郁得分与全国常模的T检验
研究对象 (±s) |
全国常模 (±s) |
均值差 |
T值 |
P值 |
|
抑郁 |
1.880±0.52 |
1.50±0.59 |
0.380 |
6.931* |
0.002 |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P表示<0.05 |
3。2实验组与对照组与干预前的对比
对32名大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对分组后的抑郁得分的均值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拟进行实验干预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存在差异(t=0.379,p≥0.05)。从而保证了实验的可靠性。
表 2 实验组与对照组抑郁得分的T检验
|
对照组 |
实验组 (±s) |
均值差 |
T值 |
P值 |
抑郁 |
1.882±0.47 |
1.870±0.47 |
0.012 |
0.379 |
0.705 |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P表示<0.05 |
3。3 干预后实验组抑郁因子得分与对照组及全国常模的多重比较
干预后的第3周和第12周,由专业心理教师分别对所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SCL-90测试。对前、中、后3次的测试成绩进行均值的T检验和多重比较。实验结果如表3,进行篮球运动的心理干预后,大学生的抑郁因子得分的均值与实验前降低了0.347,P值≤0.01,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同样降低了0.355,P值≤0.05,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与全国常模的均值差为-0.023,P≥0.05,这说明,进行利用篮球运动对学生的抑郁心理进行干预后的大学生心理抑郁因子与全国大学生的常模处与相同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