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浅析初中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浅析初中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来源:互联网 sk015 | 侯运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增加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提升认知和理解学生的能力。尽管政治教师在学校学习期间,也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但不系统。对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知识知之甚少,在教学中很难分析和应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故而,需要主动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在理论的基础上,提升认知和理解学生的能力,恰当利用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充分与学生融合,从小事中感悟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学生的心锁。

  (2)在心理上与学生形成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是当事人双方未通过某种显性形式的约定,而是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相互感知、认可各自的某些需求,并形成一种隐性约定的主观心理约定。形成师生心理契约对师生心灵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心理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的沟通,要想获取被教育者的心理信息,教育者必须走进其内心,能让其打开心锁,面对自己。德育中的心理教育更是如此,学生对教师均会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如何能走近学生内心,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教师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内涵是实现师生精神的共勉与相契。初中教育的实质是为学生人格塑造和以后的完满生活做准备的,品德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可很多现代教育关注的往往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成绩为标准评判学生的优劣,而且在大众中也将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形成了学校、社会、家长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因此,进行品德教育,教师必须回归教育的价值,要以培养完善人格的人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优势给予较高的期望,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就其优点达成共识,在心理上相互接受并形成一种规约,这样,师生之间就建立起了心理契约的关系。

  通过对话与交往,深度发现学生成长的需要。教育就是一种师生对话与交往的活动,在对话与交往中,可以使师生详尽的了解双方的性格、志趣、爱好、理想、追求,也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由于社会责任的不同而设置的屏障。显性的方式如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谈,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分析,找出对策,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发挥个性和自主意识,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认可。隐性的方式如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音调都无不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真实的态度与期望。通过这些方式形成维系师生亲密关系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促进师生的深度理解与支持。在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制定最优的目标,以个性化的发展模式让学生快乐的成长,学生则会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进而会积极主动地去维护师生之间的这种心理契约。

  (3)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初中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重点在于解决学生品德和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心态的能力, 因此,初中德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课程,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实践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信,从而优化其心理品质。

  新课程标准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学目标之首,兼顾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只能在活动中体验,无法在传授中接受。因此,设计教学方式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分享,以使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多以学生参与的方法为主,如小组讨论法、情景表演法、实践操作法、榜样人格感染法等,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实现自我体验、自我教育。

  总之,初中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是为了维护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一个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必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将二者有机渗透,系统地对学生实施教育。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3、叶一舵:《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

  年第6期。

  4、王淑珍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俞国良、邢淑芬:《德育课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J】《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2004第5期。

  6、周飞生:《改进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J】《课程.

  教材.教法》2001第12期。

  7、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J】《北京师范

  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第1期。

  8、林依定、洪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素养》【J】《思

  想政治课教学》2005第1期。

  9、丁志根:《初中思想品德“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

  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第2期。

  10、高伟:论教育的高贵性和神性【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3期。

  11、王成军,窦德强: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团队凝聚力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7期。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苏区研究《苏区研究》
《苏区研究》(双月刊)创刊于2015年,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老区建设杂志社主办的专业学术研究期刊,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内统一刊号CN36-1341/C,国...
时代与思潮《时代与思潮》
《时代与思潮》是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为了加强同海内外哲学与文化界的广泛联系、交流合作,推进中西哲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而出版的丛书。 《时代与思潮...
中国.城乡桥《中国.城乡桥》
《中国城乡桥》1988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农业部乡镇企业发展中心主办的部级期刊。杂志期发行量16.2万份,发行覆盖全国700多个市、2000多个县、30000...
湖北畜牧兽医《湖北畜牧兽医》
《湖北畜牧兽医》(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与科技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省级畜牧兽医专...
西伯利亚研究《西伯利亚研究》
《西伯利亚研究》杂志,于197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051/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苏联研...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981/TE,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