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提出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2)课堂讨论的方式,由教师提出题目,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3)由学生登讲台讲解,锻炼学生的知识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这是一种比较综合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
(4)从我们自己的现有条件出发,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配合教学内容,放古典名著的录像片(特别是一些戏剧作品)、录制比较好的教学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学生的学无个性,因为教师的教无个性。不同的学生,个性自有差异,但学生个性的形成又遵循着某种共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背景补充,课中创设个性补充,课后内容延伸补充,把学生的想和说贯穿于每一节课堂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多发挥想象,多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教学内容,使之学习更具有个性化,更具有创造力。
3、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和交流性。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也就是那些需要进一步论述或考证的观点及史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过去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重点是启发并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获得结论这一整体教学过程的完成。也就是说,教师的讲授过程其实也是置疑问难和答疑解惑的过程。另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在选择一定论述角度过程中的启发性,即寻找一个有新意、有趣味、引人入胜的切入角度,这样不仅能以最佳方式把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学生,而且还可避免因讲授同一体裁作品的同类问题所带来的单调和死板,从而使学生在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展开了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尝试给学生的小论文写评语。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我在评语中就学生探讨的问题作个体之间的、进一步的交流。事实证明,这对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品格和唤起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都有一定的作用。
结语
教学个性缘自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个性既是个人的一种魅力,又是教学素质、教学境界的一种必然要求。没有宽松而自由的教学氛围,就没有教学个性与个性教学的土壤。新课程评价机制的转变为教师迎来了教学个性与个性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胡小成.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策略[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
[2] 孙维城. 对高师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6) .
[3] 吴丹奇. 谈古代文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J]. 教育探索, 2000, (09) .
[4] 黄桂凤. 素质教育与古代文学课程改革[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2) .
[5] 胡源. 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育人作用和意义[J]. 吉安师专学报, 1998, (02) .
[6] 梁晓云.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构想[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03) .
[7] 张亚新,杨利辰,艾春明. 启智 储善 怡情——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德育渗透与美育实施[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6) .
[8] 关四平.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构想[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