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常阅读一些古今名人游记,以排遣心中的寂寞。文人笔下那些充满诗意的文字,让我对散布祖国各地的名山胜水向往不已。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逐步宽裕和旅游业的日渐红火,自己也有幸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许多处旅游胜地。但每次参观之后,大部分地方却并没有带给我文人笔下那份充满诗意的心灵体验。文人笔下的景物虽在,但所蕴含的那份景致却早已今非昔比。受世俗功利心态的影响,旅游业的经济功能日益凸显,而旅游的文化品位却在逐步消退。每次旅游,总是乘兴而往,失意而归。
回想自己旅游到过的这些地方,早已通过文人那生花妙笔写成的文字走进了我的心灵。在我看来,到这些地方去,只不过是一次次寻梦之旅。到那儿去的主要目的就是重新感受一下文人们曾经有过的那份美好情感体验。然而每到一处旅游景点,走下车来,映入眼帘的全是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形成的现代高楼大厦,其景象与自己生活的城市没有什么两样,而自己真正向往的那些旅游景点全都淹没在这些高楼形成的建筑丛林之中。浓浓的现代气息让那些拥有成百上千年历史的文化景点与周边的环境显得是那样的不合时宜,那样的别扭与不协调。置身这样的参观氛围之中,心中的那份历史感早已荡然无存,徒留了一点可怜的现实地理感。望着眼前那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的人流,我心中一片茫然,准备了数周的寻梦之旅,就这样变得如同到邻居家串门一样平常了。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传名”的文化传统。许多地方之所以出名,并且为人们时常津津乐道,文人们发挥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滕王阁序》、《岳阳楼记》、《赤壁赋》、《登泰山记》等一篇篇传颂千古的美文,像一道道耀眼的心灵彩虹,穿越时空,把一份份美好的情感体验,把一道道壮美的人文景观,呈现在人们的心灵,眼前。每每读到这些文字,思绪便追随着这些灵动的文字,飞到千里,万里之外,想亲眼目睹一下文人笔下这些景点的风采,重温一下文人心中曾经荡漾的那份美好情感的心情便油然而生。正是文人们那妙笔生花的文字,催生了我一次次寻梦之旅。但每到一处,梦没有寻到,感慨倒是引发了不少。
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在日新月异地进步,我们的城市也在一天天长大。生活中的现代化元素也在一天天增多。唯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那些风景名胜却寒酸地淹没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象一叶飘荡在惊涛骇浪中的扁舟,偶尔露一点帆影,来衬托一下汹涌的现代文明浪潮。这些景点,几乎成了我们社会进步的活化石。具有成百上千年历史的中华风景名胜的那份沧桑感就这样被国际化的风雨任意冲洗。试图给堪称西洋文明老祖宗的东方文明寻找一套西装来穿,这无疑是痴人说梦,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尊重。“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虽然人人都明白,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却硬是不打民族牌,硬是把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去甚远的东西,强塞到中国的园林风景之中。让有着成百上千年历史的中国风景名胜变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最终搞的什么也不是。而那些始作俑者们却还声称,这是在搞国际接轨,让中国文化融入世界,走向世界。近年来,外国游客纷纷到中国来,他们选择中国的理由很简单,便是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这些中华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东西,而对中国土地上那些洋玩艺则是不屑一顾的。
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让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同时也让世人的心态变得更加开放。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与密切,但交流的前提是相互尊重。现代足球盛行于西方,并且是西方人的天下,西方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国际足联却把足球的故乡定为中国。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盛行的蹴鞠便是现代足球的雏形。这一方面表明国际足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表明五千年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确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因此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人,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挖掘和利用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并使其发扬光大,这样中国对世界才会更具吸引力。在汹涌的国际化浪潮面前,面对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感到汗颜,因为这些文化遗产正是中国吸引世界眼球,正是中华文明的魅力之所在。然而在国际化,全球化的声浪中,我们却迷失了方向。急功近利,贪大求洋,完全不顾及存在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存在,掀起了声势浩大,亘古未有的建设狂潮。这股潮流所到之处,高大而又笨拙的几何体建筑拔地而起,形成了一片又一片建筑森林。这些东西与我们土生土长的古典建筑文化不是相映成趣,而是相映成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对老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总觉得太土,土得掉渣,与国际不接轨。其实,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虚无态度。
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百年奥运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举办,为了向来自全球各地的中外来宾宣传中国,展示中华文明的风采,开幕式的导演们匠心独具,将五千年中华文明加以浓缩,用恢弘的气势和巧妙地编排,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全世界对中国,尤其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有了新的认识,中国将一届空前成功的奥运会奉献给了世界。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作为东道主,主办者更是大打民族牌,作为主题馆的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形成世博会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给每一位到访的中外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届成功的世博会,中国馆以其恢弘的民族气派,为中国赢得了荣誉,赢得了尊重,将永载史册。由此观之,我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还是非常旺盛的。
现代化无可厚非,现代化的道路也势在必行,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忽略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小桥、流水、人家这份精致典雅的文化底蕴是我们中华民族诗意生活的生动反映,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文化底蕴,中国名胜风景才得以以天人合一的人文情怀给世人带来一份恒久的感动。我们的文人们才得以在如此优美的风景中,文采飞扬,给后来人留下一篇篇传颂千古的美文佳作。读着这些美丽的文字,我们内心充盈着一种感动,为祖国锦绣山河的壮美而赞叹,为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而折服。只可惜这样的美文佳作在科技文化日益发达,日益昌明的今天,却越来越少。不是今天的文人们缺乏文采,而是今天的文人们在纷纭繁华的世界中,难以寻觅到古人的那份情怀,那份情致。是啊,伴着旅游经济的持续升温,这份情致在日渐消退。我们在现代文明的喧哗声浪中,变得浮躁,变得世故,用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去看待一切,结果我们的民族文化备受冷落。自然具有浓郁民族文化风情的中国名胜风景也随之遭受冷落,并在一种寒酸的境况中,局促于光鲜繁华城市的一角,让参观的人们不胜感慨。此情此景,让我们这些中华文明乳汁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后来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