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能将“学科带头人”与“教学带头人”混为一谈。学科带头人要有准确的定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带头意识”,并能主动开启专业成长之路。“教学带头人”是“学科带头人”的一个方面,“学科带头人”的外延和内涵远远高于“教学带头人”。
关键词中学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带头人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强调指出:“依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这几年,各级政府重视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学学科带头人。
2011年,我有幸被推荐为厦门市第四批中学学科带头人(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参加了中学学科带头人的一系列培训活动。我发现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科带头人对中学学科带头人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将学科带头人与教学带头人混为一谈,主要表现在:有的学校在推荐过程中,学校领导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唯一因素来定人选;大部分教师在自我推荐或教研组推荐过程中,往往也只看教学成绩;已被推荐为培养对象的中学学科带头人往往也以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成绩好为自豪;重点校的教师因教学质量好往往有一种自豪感;在评价学科带头人时,往往也是拿教学成绩说事,等等。
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对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成长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探讨和审视,厘清概念,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何谓中学学科带头人,查了资料,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学的学科带头人是这样定位的:学科带头人是指在大学里某一学术门类上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带领、指导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这一学术门类的学术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专家。学科带头人是一种尊称,并不是一种职称或职位,没有统一的标准。
那么,什么是中学学科的带头人,中学学科带头人有哪些特征,和教学带头人有什么区别?我们先来看看“2011年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选拔条件”,共有九条,具体如下: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施教,坚持教学第一线,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同志,善于合作。
2.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鲜明的教学风格。
3.参加过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并获得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骨干教师或参加过市级骨干班主任培训并获得证书。
4.2006年以来年度考核为称职或以上。
5.具有较强的主持和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能力,在教育科研上取得较好的成绩,2005年以来,主持或参加过区级或以上级别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或在有CN刊号的刊物上发表过一篇以上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或参加过正式出版的论著、教材(含课外辅导材料)的编写。
6.在指导青年教师方面有显著成绩。
7.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熟练应用本学科常用的教学软件,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8.中学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小学(幼儿园)教师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和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职务。
9.年龄在45周岁以下(即1966年1月1日以后出生),身体健康。
从这九个条件出发,我对中学学科带头人有以下的看法:
一、学科带头人要有准确的定位。什么是学科带头人?如何来定位自己在本学科、本教研组、本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说,学科带头人首先是新课程的坚定实践者和有效示范者。他应当是在自身的学科学术水平方面、教学水平方面与科学研究方面都要特长也应该比其他老师更为高深。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学科带头人还应该是课程资源的自觉开发者和践行者。因此,学科带头人才首先要一先成为本学科教学新课程研究与理念更新的的佼佼者,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为同行作出表率,并有资格凭自己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去真正推进新课程向纵深方向发展。
从学校的角度上,学科带头人应该是不仅仅是本学科的带头人,更要是本学校教学与研究的带头人,他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念,不仅仅只辐射到本学科,更要成为学校各个学科的领军人物,他在学校中要对青年教师起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二、学科带头人给要有明确的目标。纪伯伦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是的,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然而,有理想有目标是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动力。真正的学科的带头人,应是教学方面的表率与领头人,要有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对本学科教学做深入的研究,但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的纯粹的研究者:要擅长于本学科教学,但不仅仅是狭隘意义上的教学能手,要有教育教学的智慧,但不是卖弄小聪明。不仅要与新课程同行,更要带领身边的教师一起迈向新课程。不仅是位教学能手,也是位研究能手,还要成为一名智者,做引导学生心灵的指路人。
三、学科带头人要主动开启专业成长之路。有些教师在理念研究方面一套一套,讲起新课程非常在行,可唬得年青教师一惊一咋的。但实际教学情况却非常不理想,无论是学生的好评还是实际教学成绩,都不如人意,不一定教得最好的教师就是学科带头人,但教得让学生满腹怨言,成绩糊涂的人,一定也不是学科带头人,谁会崇敬这样的教师呢。因此,学科带头人首先一定是理论研究、专业成长、教学艺术等方面的领军人物,千万别做那种讲起理论口沫横飞,上起课来却睡倒一片的教师。因此应主动开开启专业成长之路。
1.要有学科理论研究的深度。做为学科带头人,他的学术研究,他对教材的研究,他对新课程的研究,绝不可以流在表面,应该做深入的思考与钻研,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如果什么研究都只是浅尝辄止,那么,他和其他的老师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2.要有学科理论研究的广度。当今社会联系密切,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密如网织。因此,一个真正的学科带头人不能只埋头于自己学科的理念研究,应当广为涉猎,学习吸取其他学科的长处,这种学习不一定是要把其他学科的长处学精学透,而是能学到“它为我用”“取长补短”,比如,学点哲学,看些中国史世界史,了解一些理科的基本知识,对自己的教学与理论研究都有很好的帮助。
3.要有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技巧。学得再深再透的理念,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最终要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身上。因此,真正的学科带头人,还应当认真学习与研究教学的技巧与艺术性,不可以带头人的身分倨傲,要学会弯下身子,谦虚学习,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科带头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