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细节描写
摘要:作文内容空洞,缺乏文采,泛泛而谈是许多学生的通病,究其原因是作文中缺乏细节描写。本文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实际,阐释了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比映衬,感知细节、方法简介、揣摩细节、创设情境,写写细节、细节入手,升格作文等几个方面。
正文:
提起作文,相信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头疼的,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作文空洞,泛泛而谈,缺乏文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细节描写。因此在作文中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语言、动作、神情、外貌、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细节描写包括许多方面: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 表情描写、 心理描写、情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细节描写,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或者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或者使情节发展更加生动,扣人心弦。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细节呢?下面结合着自己的一节作文课,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想的:
一、通过对学生的描写不细腻的作文及优秀作文片断的欣赏,形成对比,初步感知细节描写的魅力。
二、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告诉学生什么是细节描写,怎样进行细节描写。
三、通过优秀文章片断的赏析,揣摩细节。
四、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升格作文。
具体的教学环节如下:
一、例文导入,引入新课
出示学生作文(略)引导学生评价,作文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教师归纳总结:缺乏细节描写,作文不够生动。
二、对比映衬,感知细节
通过对学生优秀作文片段的赏析,感知细节描写的魅力,激发写作欲望,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多媒体展示)
环境描写:(学生作文)
1、秋雨,很细,滑落在梧桐树上,无声无息。有路灯的地方,雨丝像一张时隐时现的网……
小巷,很长,透过雨帘,可以看到沿着小巷,矮矮的冬青旁有些小花开着,淡紫色的花瓣,有种别致的韵味……
2、夕阳吝啬的收起了它最后的一丝光芒,月亮却懒懒不想出来,这时,灿烂美丽的晚霞已布满天空,我,坐在院子里回忆着童年幸福的点点滴滴……
人物描写:(学生作文)
1、女售货员挑了一包热乎乎的豆浆,娴熟地用剪刀在左角上剪了一个小口,顺手取了根吸管插上,双手递给年轻人,并不忘叮嘱道:“小伙子,拿好。”谁知那个年轻人心不在焉,只用两个手指头夹住豆浆包的右角,意外发生了,就在双手和双指交接的一瞬间,“啪”的一声,豆浆滑落在地,从袋子中无声的流出冒着热气的豆浆。“你是怎么搞的!”年轻人对售货员怒目而视,大喊:“连包豆浆都拿不好!”女售货员二话没说,弯下腰,伸手把它捡入自己准备的小桶里,重新拿了一包照样子剪了孔,插上吸管,递给年轻人,说:“给,拿好。”
2、摊主是一个貌不出众的青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俗”。他大约二十五六岁,高个子,古铜色的皮肤油亮油亮的,一双不算大的眼睛保留着小贩的特征——滴溜溜的善解人意。一张大嘴每天都咧着笑。唉,小贩终究是小贩,俗!
(学生说说,以上句子好在哪里?)
三、方法简介、揣摩细节。
(一)方法简介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细小的事物或人物的某些细微动作、神态等的具体、细致入微的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神态、外貌以及环境的描写等。方法如下:(多媒体展示)
1、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恰当的动作描写,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即高兴,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传达出无限的情思,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2、简笔勾勒外貌描写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如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鲁迅的《药》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闹剧一样,令人痛心悲愤。而且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也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4、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方面意义重大,因此不容忽视。
如《芦花荡》: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飞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紧紧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句话写出了被敌人封锁的荷花淀的优美、宁静及宁静中的恐怖气氛。其中阴森黑暗、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等句子写出了在敌人封锁下环境的恐怖,狠狠的往上钻写出了白洋淀人民顽强生存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国土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恶及对人民由衷敬佩的思想感情。
(二)揣摩细节
1、写物的片段: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结。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